導讀:韓國專家在中美經濟實力領域的意見分歧很大。這是因為中國目前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未來中美誰將在經濟領域稱雄尚不明朗。針對韓國對華經濟
韓國專家在中美經濟實力領域的意見分歧很大。這是因為中國目前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未來中美誰將在經濟領域稱雄尚不明朗。
針對韓國對華經濟戰略方向對28名韓國各領域專家的深入調查顯示,認為“應維持現狀”的8人(28.6%),認為“應加速離開中國”的6人(21.4%),認為“應強化對華合作”的3人(10.7%)。最多的答案是“其他”,有 11 人。這一結果可解釋為中美戰略競爭對韓國經濟的影響是多層次且復雜的。韓國仁荷大學國際貿易學教授鄭仁教說,雖然部分外企離開中國,但即使在中美競爭加速的情況下,韓國企業也很難完全放棄中國市場。
很多韓國專家認為,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須保持與中國的經濟聯系。成均館大學成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熙玉說,中國的體制決定了可集中資源提高效率。中國在供應鏈方面的優勢也得到凸顯。有專家表示,中國在制造業領域建立了自給自足的供應鏈,在制造業生態系統方面比美國更具優勢。
盡管部分人主張韓國經濟應“加速脫離中國”,但多數專家都反對“倉促行事”。有專家指出,目前韓國處于一個不清楚未來中美誰會在經濟領域領先的境地,因此須謹慎做出回應。
有人主張韓國應從供應鏈安全出發實現包括東南亞在內的供應鏈多元化,但考慮到與中國地理相近,對華貿易不能出現動搖。成均館大學韓中數字研究所所長金勇俊認為,韓國的貿易“組合”應維持“中國20%、美國20%、歐盟10%、日本10%和越南10%”的比例。
梨花女子大學國際學教授樸仁輝表示,需努力防止外交問題對經濟和金融領域產生的負面影響,與中國保持經濟相互依存有利于韓國達成各種外交和安全目標。現代汽車證券研究中心負責人盧根昌表示,隨著中國民眾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娛樂和服務業將實現飛躍,韓國需擴大對那些相對不受中美競爭影響的行業的投資。(作者河南鉉)
韓國《中央日報》11月27日文章,原題:軍事力量方面美國占優勢,供應鏈方面中美難分高下
今天的美中競爭,是在不允許出現任何空白的“衛冕冠軍”美國同想在所有領域填補空白的中國之間的力量對決。韓國國際關系、經濟產業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咨詢團分析了美中競爭的未來可能走向,并對韓國外交和經濟的前進方向提出建議。
在軍事實力方面,29名受訪韓國專家中有26人(89.7%)認為在今后的軍事競爭中,美國將占優勢。在尖端核心技術領域,25名專家(83.3%)選擇美國占優勢。在美中全球領導力對抗前景方面,8名專家認為“對立會持續下去”。
在全球供應鏈領域,多數韓國專家預測美中將出現“難分高下、持續對立”的局面,16人預測美中對抗將持續下去。韓國專家之所以這樣認為,得益于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作為世界工廠和超大市場的獨特地位,中國本身就可以形成完整的供應鏈,并將核心礦物等作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