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浙江一男子經常感到肚子不舒服,懷疑自己患有某種疾病,經一系列篩查后確診疾病焦慮障礙,俗稱疑病癥。來自杭州的43歲的孫先生(化名)
近日,浙江一男子經常感到肚子不舒服,懷疑自己患有某種疾病,經一系列篩查后確診疾病焦慮障礙,俗稱疑病癥。
來自杭州的43歲的孫先生(化名)近日被妻子拽著走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的心理咨詢門診。
孫先生(化名)總覺得自己肚子不舒服,但是各種檢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原因,妻子看他這樣子就把他拽進了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
“他這個人一天到晚擔心這擔心那,前段時間他說自己肚子不舒服,我們趕緊就去了醫院做各種檢查,腹部CT、磁共振、B超、胃腸鏡什么都做了,都沒查出來有什么毛病。”
“肯定是毛病太罕見了,機器沒檢查出來!你看這話人間上都說了,我這癥狀肯定是哪里長了癌,不然怎么會無緣無故肚子不舒服,有時候還想吐,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最清楚!而且昨天半夜,我突然就醒了,感覺喘不上氣,心跳咚咚咚地、像撞鐘一樣,整個人都在冒冷汗,動也動不了,我都以為自己要一下子過去了。你還說我這身體沒毛病嗎?”孫先生有些惱怒地看著妻子。
“該做的檢查咱們都做了呀,醫生都說沒問題,你別一天到晚疑神疑鬼……”妻子反駁道。眼看夫妻倆快要在門診吵起來,心里有了些許猜測的胡嬋嬋心理治療師適時開口:“既然來了,不如把我當作知心朋友,隨便聊聊天也好。”
在聊天過程中,胡嬋嬋發現孫先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表現出嚴重的焦慮傾向,雖然也曾反復就醫,反復確認各種檢查結果,但他仍無法相信自己真的沒病,并且胃腸道的確出現了一些無法解釋的癥狀。她推測孫先生可能是得了一種特殊的精神障礙——疾病焦慮障礙。
在經過心理測評、近紅外腦功能成像、心率變異分析(HRV)等檢查篩查后,困擾孫先生半年之久的“肚子不舒服”在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正式確診為疾病焦慮障礙。
疾病焦慮障礙,俗稱疑病癥,主要是指患者擔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的軀體疾病,即使反復就醫、各種醫學檢查結果均為陰性,也不能打消患者的顧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郁。疾病焦慮障礙癥狀可為全身不適、某一部位的疼痛或是具體的疾病,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健康問題,所以會明顯影響到日常生活。
“我丈夫得了這個病,是不是跟前段時間他的父親因為胃癌晚期去世有點關系呀?”妻子把胡嬋嬋拉到一邊問道。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因為誘發疾病焦慮障礙的原因多種多樣,跟他自己本身的性格特征,比如比較內向、比較關注自身,也有一定關系。最近你也可以多鼓勵鼓勵他,多與他溝通溝通,幫他緩解下焦慮情緒。”胡嬋嬋解釋。
在胡嬋嬋心理治療師的引導下,孫先生接受了系統的認知行為治療(CBT),他慢慢找到了方法來調整自己對身體信號的解讀,逐步改變了心理狀態,肚子出現不舒服感覺次數也越來越少,整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也變得更為積極起來。
懷疑自己生病就可能生病?為什么精神上的問題真的能引起身體上的癥狀呢?
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楊建中主任醫師解釋道,因為情緒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理反應,心-身一體,比如我們生氣的時候會“氣得發抖”、“吃不下飯”,悲傷的時候會“肝腸寸斷”,恐懼的時候會“脊背發涼”。我們所有的情緒都會反饋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只是不同的個體,出現身體感受的部位不同。不僅如此,長期的焦慮抑郁情緒還會對機體的免疫功能造成影響,壓力會“壓垮”你的免疫系統,導致代謝紊亂。
情緒的開關能夠負向調控身體,也能正向促進身體機制,有研究表明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是抑制腫瘤發展及改善預后的重要因素。所以積極調整心態,我們能夠控制和影響的東西,遠比想象中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