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相信評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頭。據Vista看天下報道,近日,有關評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的話題登上熱搜,很多普通網友仿佛遇到知音一般,在評
“相信評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頭。”據Vista看天下報道,近日,有關“評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的話題登上熱搜,很多普通網友仿佛遇到知音一般,在評論區分享了自己在高分網紅餐廳“踩雷”、愛吃的餐廳卻只有3.5分的經歷。一些年輕人在頻頻被花里胡哨的網紅餐廳、真假難辨的探店視頻“忽悠”之后,也開始叛逆地揮舞起“支持低分餐廳”的大旗,發現了不少明珠蒙塵的餐廳。
這一現象的大背景在于,一些點評類App存在分數灌水、好評率失真的情況。很多動輒4.8分往上、評論數高達成千上萬條的餐廳,并不是靠美味征服食客,而是靠贈送菜品、提供優惠等“盤外招”刷出虛高評價。當有顧客因為這些店鋪的高評分、高人氣慕名而來,卻發現其菜品、服務乏善可陳時,自然會失望而歸,并對這類網紅店鋪產生警惕心。
今年,筆者就曾多次遇到過商家要求“寫好評”的情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家武俠主題的連鎖餐廳。這里的裝修非常“出片”,服務員也很熱情,一會送上“武林秘籍”作為伴手禮,一會過來詢問你對菜品的意見。因為口味的確有些一般,我“實在”地給出了反饋,沒想到對方馬上送來兩杯免費果汁,并在此后提出了那個熟悉的請求:能否給個五星帶圖好評?此外,一些餐廳還會直接在座位擺上“寫五星好評送陳皮綠豆湯”等標牌。這些無孔不入的“勸好評”做法,讓人不禁感嘆:有這些精力做表面功夫,為什么不沉下心來,好好打磨一下菜品呢?
然而,在很多商家看來,在線上評分與顧客流量深度綁定的情況下,這樣的做法或許才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畢竟,餐品味道眾口難調,在傳統的評價機制下,一些顧客即便對口味感到滿意,也未必有寫下好評的動力。通過贈送菜品、飲品等讓利做法,店家能夠更直接地刷高網絡人氣和好評率,進而吸引更多客源。客觀來說,部分商家熱衷于刷好評的行為背后,既有希望靠營銷走捷徑的心態,也會有被迫跟著“卷”的無奈。
長此以往,這種虛刷高分的亂象只會擾亂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降低點評類App的可信度和參考價值。近來,不少年輕人開始用支持“3.5分餐廳”的現象,就反映了對好評率失真亂象的不滿。
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就此而言,不管是通過贈送菜品或給予優惠換取好評,還是以免費吃大餐等形式邀請大V寫下“夸夸文”,都涉嫌虛假宣傳。只有對違法違規亂象進行嚴懲,才能逐漸凈化點評生態,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與此同時,相關平臺也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比如,可以通過用戶消費后調查、暢通舉報渠道等方式,及時發現送禮物刷好評的情況,并通過降低曝光率、公屏展示等方式,約束商家行為,擠掉評分的“水分”。針對特色小店難以露頭的現象,平臺也有必要探索更多維度、更合理的評價和展示機制,盡量減少“寶藏店鋪”被埋沒的情況,從而更好服務用戶。
只有讓餐廳點評機制逐漸回歸真實,才能引導商家回到“好好做食物”的本職,不必把過多精力放到“卷好評”的泡沫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