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退休后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研經驗,通過短視頻進行科普,引發關注。最近,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以飛機彈孔問題
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退休后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研經驗,通過短視頻進行科普,引發關注。
最近,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以“飛機彈孔問題”為例,突顯了科學創新中細節的重要性,引發了廣泛關注。他的科普活動不僅解決了技術難題,更激勵了人們對于科學的熱情。金涌院士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坦言學習曾不用功,卻在88歲高齡依然活躍于科普,網友紛紛評價:“88歲院士一句話治愈了我的精神內耗”。
金涌院士以生動的案例展示了科學創新中對細節的關注。在“飛機彈孔問題”這一看似微小卻關乎航空安全的細節上,他的研究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他的言行引發社會對于科學精神和學習態度的思考,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啟發。
回顧金涌院士的成長經歷,他自曝年少時學習態度不佳,這一真實的經歷讓人更加認可他對于科學的熱愛和奉獻。他以自身為例,鼓勵年輕人在科學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努力。而他在科普方面的不懈努力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喚起了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通過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金涌院士積極開展科普活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案例吸引年輕人的關注。他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位富有教育意義和社會責任感的傳道者。他的呼吁,“生命不息,折騰不止”,表達了對科普事業的不懈追求和對科學人才培養的殷切期望。
金涌院士的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并非遙不可及,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科學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的奉獻精神和對科學的熱情感染了更多人,也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正是像金涌院士這樣的科學家和科普傳播者,讓科學創新走進了更多人的生活,激發了更多年輕人對于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