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問界新M7和M9在終端的討論聲量讓AITO問界對明年銷量充滿信心。12月26日,據晚點Auto報道,問界明年的全年銷量預期為60萬輛,并已向上游供應
問界新M7和M9在終端的討論聲量讓AITO問界對明年銷量充滿信心。12月26日,據晚點Auto報道,問界明年的全年銷量預期為60萬輛,并已向上游供應商傳達這一目標。
界面新聞就此消息向華為求證,暫無回應;賽力斯回應晚點Auto稱,“銷量目標是根據內外部環境動態調整的,我們與華為聯合業務2026年實現產銷百萬輛的目標未變,明年我們希望能走出扎實一步。”
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尚未聽說過此消息。不過,隨著問界銷量高漲,華為加速了汽車業務盈利目標的實現。據悉,華為車BU有望在明年實現盈虧平衡。此前華為計劃在2025年實現盈利,且估算的盈利門檻是銷量突破100萬輛。
目前問界在售車型有M5、改款M7以及最新上市的M9。財聯社消息稱,問界將于明年上半年推出新M5,定位于M7和M9之間的全新車型問界M8也將在明年下半年發布。屆時,問界將同步銷售四款車型。
以60萬輛銷量目標計算,問界月均銷量需要達到為5萬輛,平均每款車型月銷量為1.25萬輛。11月份問界銷量為2.1萬輛,還需要提升接近3萬輛。
從目前終端反饋來看,新M7仍將是明年問界品牌的銷量主力。新M7在9月上市后,累計交付超過2.7萬輛。截至目前,新M7累計大定數量12萬輛。官方預估,明年起新M7的月交付能力為每月3萬輛。如果將產能拉到極限,新M7占品牌銷量比例在六成左右。
考慮到M5當前聲量不高,M8量產上市時間未定,新上市的問界M9或將成為另一主要銷量來源。在問界M9上市發布會上,華為終端BG CEO、車BU董事長余承東表示,問界M9預定量已經達到5.4萬輛。上市兩小時后,問界M9用戶大定數量超過1萬輛。
橫向對比來看,去年理想L9在兩個月的預熱期共獲得5萬以上預訂量。上市3天內,有超3萬用戶支付了5000元預定金。理想汽車的目標是,2024年同時銷售四款增程車型和一款純電MPV,年銷量達到80萬輛。
問界的60萬輛年銷量并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這相當于一汽奧迪去年的總零售銷量,且后者同時在售車型超過了10款。另從歷史銷量數據來看,年銷量超過50萬輛的企業多為合資品牌或頭部自主品牌,這些汽車廠商的單車價格也要低于問界。
另外,問界年銷量提升至60萬輛,并不一定能直接帶來向供應商采購成本的降低。科爾尼董事桂靈峰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指出,如果增加銷量都傾向于同一供應商,且這唯一供應商沒有產能問題,才有成本下調的可能性,但這也存在零部件質量、更上游供應商產能和質量等不確定性因素。
在桂靈峰看來,如果問界整體組織都以沖銷量為目標的話,可能會導致其失焦品牌成立前期需要穩扎穩打的環節,包括品牌建設、研發、供應鏈體系以及銷售服務網絡等。
問界是華為和賽力斯于2021年共同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2022年問界首款車型M5熱銷,僅用87天時間完成月銷過萬。今年上半年受市場競爭激化影響,問界品牌銷量受挫。直到投入5億元相當于中期改款的新M7上市,才帶領華為汽車業務“起死回生”。
華為智選車合作的汽車廠商還有奇瑞、江淮和北汽。其中,華為與奇瑞合作的首款車型智界S7已在1個月前上市,但是終端門店試駕車資源不足,大規模量產交付也尚未確定。
如果華為汽車業務想要在明年實現盈利目標,智界和HI模式合作伙伴阿維塔的銷量也至關重要。
據36氪報道,華為正在建設獨立的鴻蒙智行門店,預計到2024年新建門店數量將達到800家左右。據了解,新的門店將提供包括銷售、交付和售后等服務,統一負責華為“四界”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