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裸辭,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一年中,總有人想要告別工作,但許多人都知道,年底或許不是一個好時機。年底裸辭,意味著放棄年
裸辭,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
一年中,總有人想要告別工作,但許多人都知道,年底或許不是一個好時機。
年底裸辭,意味著放棄年終獎、放棄年底福利、放棄帶薪假日,還有更現實的問題是,大多數企業在這個時候已經鎖定了招聘名額,找工作進入“困難模式”。
大部分人,會選擇再“熬一熬”“忍一忍”。
但有一些年輕人,寧愿放棄福利、承擔風險,也要在這個時候告別糟心的工作,他們或是因為“向往自由”,或是因為接下來想過“不一樣的人生”。
但辭職只在一瞬間,此后的生活更是一場漫長的戰斗。
面對未知,有人開始焦慮,有人索性“提前過年”,寄希望于春節后的招聘旺季,更有人早早就計劃好,“2024年,不再上班”。
年底裸辭的年輕人都在想什么,放棄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時代周報記者與三位選擇在年底裸辭的年輕人對話,以下是她們的自述。
火火,31歲:為了不上班,我提前存了至少20萬
辭職之前,我在一家互聯網大廠工作了3年。
在年底辭職,我沒有為拿不到年終獎而感到惋惜。與其讓我多熬一個月,就是為了等待年終獎,那我覺得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我也更希望2024年能是一個完整的開局。
進入大廠前,我也很仰慕大廠的光環、羨慕大廠的福利待遇。但入職后發現,即使進入一個再好的公司,也還是打工。
在大廠,我手頭的工作更換十分頻繁,它不取決于我做得怎么樣,而是取決于整個公司發展方向。每個項目做半年左右,就換新項目了。
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很有新鮮感、很開心的,一個項目做得好的話,會被調到更重點的項目,還能升職加薪。但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一直在不同項目里,做重復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成長。
我的工作是偏策略分析的,經常跟數據打交道,分析各類數據,每天聽到數字也是上千萬、上億的流量。
這是因為平臺的體量很大,但真的和我有什么關系嗎?我似乎就只是機械地做事,像紡織車間的女工,在流水線上做固定的事,只不過今天可能做毛衣,明天可能做褲子,但性質還是一樣的。
在大廠工作時,忙起來時經常晚上十一二點下班,每天有開不完的會,to do list一個接一個,甚至沒有一點點“摸魚”的時間供我喘息。
2023年年初,我爸爸因呼吸困難進了ICU,也讓我意識到,比起健康,其他真的沒那么重要。
我開始問自己,我有沒有勇氣選擇辭職?如果辭職應該提前做好什么準備?
在2023年年初,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2024年不再上班。但我希望,辭職不是頭腦一熱,比起所謂的“人生是曠野”的自由感,我認為我更需要一些安全感。
所以,在物質方面,我提前一年就開始規劃,我需要可以讓我正常生活的積蓄,即使6個月以上沒有收入,也不會心慌,目前我的積蓄是在20萬以上。
此外,我開始尋找什么事情能夠讓我長久地投入,工作久了,我似乎已經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做什么了,因此我和一些自由職業者、自媒體博主交流,了解他們的“活法”,但這樣似乎意義不大,因為人和人是不同的,他們的“活法”也不能復制到我身上。
很多人有開花店、咖啡店這種很文藝的夢想,我當時也想過,因此去報了花藝班,每周末上課,咖啡課也嘗試上過幾節。但我發現我只是被美好的濾鏡給吸引了,這對我來說更像是個興趣愛好,而不能當作一直堅持下去的事業。
做自媒體我也嘗試過,因為在視頻平臺工作過,做短視頻有一定的優勢,我和朋友嘗試在業余時間做賬號,但朋友們沒有我這么迫切,很多時候需要我推著她們做,賬號也沒有什么起色。
我前前后后嘗試了很多方向,快到年底時,我才意識到,我喜歡做一些務實的產品。或許是以前總和數據打交道太虛無縹緲,讓我對真正的實踐很感興趣,也讓我很有成就感。
具體要做什么我目前還比較模糊,但我想做對他人有價值、有意義的產品,它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平臺,也可以是社群。
一些自媒體賬號上“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的分享,讓我覺得無非是大家上班上“傷了”,想出來“報復性”地去玩,但比起在全世界到處玩,我更想追求的是意義感,我想錨定一個方向,能夠讓我甘愿為之努力,似乎是另一條更有目標感的“軌道”。
知道我辭職,也有許多人勸阻我。“你真的想好了嗎?”“沒想好就別沖動,別跟錢過不去”“最近難掙錢,離職后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想在找工作,都比較難”。
聽了這些話,有時我也會擔憂,真的賺不到錢怎么辦?
后來我想,總有辦法找到出路,即使實在是缺錢了,還有手有腳,就算是去開網約車、送外賣、做美甲也能賺到錢。而且,已經辛苦工作這么多年了,很卷、也很拼,就算真的無所事事了,又憑什么不能讓自己無所事事地享受生活呢?
現在,剛剛正式離職10天,或許是還沒步入無所適從的焦慮期,我反而感覺終于能過具體的生活了。
以前我沒時間看書,只能聽書,看電影也喜歡倍速,還愛看一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解說,沒什么耐心。但現在我可以慢慢地看書、專注地吃飯,不用邊吃邊注意消息,不用“多程序運行”,享受每一個當下。
2024年,我計劃去一些城市(比如杭州),拜訪一些人,想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合伙做一些事情,我喜歡叫自己“新個體”。
在大城市里呆久了,大家似乎覺得不是名校畢業、沒有拿得出手的資源、沒有融資千萬,都不配說自己在創業。所以我也不定義自己為“創業”,也不想想得那么龐大。
一切都先開始嘗試再說,而不是自己把自己限制住。
陳樂,26歲:第4次裸辭,不想再“湊合”
2023年11月,帶著近10萬元的存款,我又離職了。
剛滿26歲,畢業4年,這已經是我第四次裸辭,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在年底裸辭,這是第一次。
這份工作我2023年9月才入職,離職時只做了2個多月,是在上海一家在線教育公司做新媒體運營。雖然只有兩個月,但是因為整個部門的工作內容不穩定、業務線不清晰,每個星期領導都會調整一次大方向,每周都是從頭開始,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
離職的導火索是一次調崗,我們整個部門被“吞并”,變成比較邊緣的小項目組。除了做新媒體運營,還要背銷售業績,原本薪資幾乎被砍掉了一半。在我提離職的前后,部門很多同事也陸陸續續地離開了。
工資降了,工作內容增加了,也確實覺得自己的勞動力變廉價了,不愿意再去硬撐著。
雖然知道年底離職不是一個好時機,沒有年終獎、年底福利,也很難再找到下一份工作,但是與其浪費時間硬撐,我認為不如給自己一段喘息休整的時間。
回憶之前幾次裸辭,更像一次次磨練心性的過程。
第一次裸辭是在2021年,因為覺得工作內容較為局限,離開了我畢業校招就進入、工作了近兩年的公司。
當時的工作在杭州,是一家比較知名的服裝電商公司,工作氛圍也不錯,現在回過頭看,可能是最好的一份工作,但當時的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小小的螺絲釘,每天就在一畝三分地上“耕耘”。
我看不到成長的空間,在身邊也沒有我想成為的榜樣,于是我渴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一心想去上海,學到更多東西,休息了近四個月,在上海重新找到了工作。
第一次裸辭,我的精神壓力很大,裸辭似乎不是自由,而是一種新的困境。我給自己制定了嚴苛的日計劃,生怕自己浪費一分一秒,虛度這來之不易的“Gap year”。
我規定自己6點起床,然后去書店看書、學習,連吃飯的時間、吃飯過后要做什么都分得特別細,希望自己在這幾個月里就能“脫胎換骨”。
因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對于物質也難免焦慮,雖然有幾萬的積蓄,但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感覺什么都靠不住,于是我規定自己一天只能花20元。
沒錯,就是慌到了這種地步。
現在回頭看看這些時間,覺得當時的自己其實挺沒必要的,似乎忘記了停下來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后來幾次裸辭,我就更松弛了,不再對自己如此苛責,因為我知道總能再找到工作。
但崩潰也是有的,找工作花的時間越來越長。
上一次找工作的經歷就異常艱難,從2023年7月開始,我就開始全身心投入找工作,每天刷招聘軟件,投出上百份簡歷,面試近20場,用了兩個月才找到相對滿意的工作。
而之前兩次,只需要集中面試一周就能夠找到。
最艱難的時候,我也會后悔,如果當時沒有辭掉第一份工作,現在或許已經發展穩定,有一筆可觀的積蓄。
這次,第四次裸辭,我認為自己更應該想清楚接下來究竟要怎么走。
最近,我還是會不時刷刷招聘軟件,以觀察為主,打算年后再正式找工作。
我希望能觀察現在的工作機會、崗位要求,復盤自己的能力和長處,希望這次能想清楚再去面試,而不是像慌張地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去找一份湊合的工作,我不想再次重蹈覆轍、重復前幾次匆匆入職又匆匆離職的循環。
但是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我還是感覺有點飄渺和迷茫。
一方面是,結合上一次的找工作經歷,以及近期對招聘軟件的觀察,我發現不少崗位對應聘者的要求更嚴格了、工作內容更多了,但工資沒變多,這說明找工作已經進入了“困難模式”;
另一方面是,此前三次辭職,都是在上半年,休息幾個月后,我剛好能趕上“金九銀十”的招聘旺季,但這是第一次在年底裸辭,一切都是未知的。
回顧2023年,從3月辭職,到9月重新工作,到11月再次裸辭,我有200多天沒有工作。
我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在上海的房租要2600元一個月,平時消費也不低,尤其是工作起來忙得昏天黑地的時候,只能在陸家嘴商圈解決午餐,一頓就要40元左右,總體算下來,我這一整年是“虧損”的。
2024年,我希望自己能找到能夠穩定拓展自己成長邊界的工作,不再繼續“虧損”下去。
李歡歡,27歲:迫不得已,但也做足準備
27歲,我的人生或許應該轉彎了。
我在2023年12月裸辭,辭職前,我在國企的綜合行政崗工作。
因為要對著電腦做報表、寫材料,長時間的過度用眼,讓我看東西越來越模糊,不只是電腦,連在戶外時都開始看不清。12月初,我去看了眼科,醫生建議我不要再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堅持工作一周后,我發現眼睛的病癥還是沒有任何緩解,便下定決心裸辭。
這份工作,我2023年5月才入職,對工作環境、同事氛圍都挺滿意。在這個時機辭職,我其實是迫不得已,一方面是覺得眼睛的狀況無法再拖下去,另一方面也覺得年底是我們部門最忙的時候,如果我總是請病假,工作就會壓到同事身上,不如辭職讓公司重新招人。
辭職后,我感覺每天都經歷充沛,上班時總是起不來的我,現在甚至會每天8:00起床。我感覺每天時間都不夠用,很充實。離職后的幾天,我和對象一起散步,大概只走了5公里,我突然覺得世界一下就清晰了。
從那天開始,我的眼睛就再也沒有模糊過,我想,或許這就是不上班的魔力吧。
我是江西南昌人,2023年5月,我和對象結婚后,我們來到同一個城市,找了個工作節奏相似的行政崗位。
來之前,我做過行政,也開過近兩年的甜品店,在給甜品店做推廣過程中,認識了很多做本地生活的博主,慢慢嘗試開始做本地探店類、戶外旅游攻略類博主,目前已經積累了一萬多的粉絲。
雖然不穩定,但也能夠一定程度地變現。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有2萬,不好的時候也能有三五千。
現在,我很滿意我的生活現狀,即使是租房,也并不覺得自己在“漂泊”。我認為幸福的生活不一定要來自房子和車子,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像父輩一樣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卻同時背上許多沒必要的壓力呢?我反而認為,之所以能如此自在和松弛地裸辭,正是因為我們沒有買房。
因此,這次裸辭后,我并沒有太焦慮和恐慌,一方面我有能夠變現的賬號,也有15萬左右的積蓄,另一方面我也想通過分享這次裸辭后的日常,再嘗試運營一個新的賬號。
2024年,我有很多東西都想嘗試,想去哈爾濱做“小土豆”,想學攝影、學做咖啡,還想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我希望把這些都記錄下來,讓“互聯網姐妹”監督我的進度,成為“養成系”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