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月19日23時00分,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119指揮中心接報警,獨樹鎮(zhèn)英才學校硯山鋪社區(qū)分校(以下簡稱英才學校)一宿舍發(fā)生火災,23時38分現(xiàn)場明
1月19日23時00分,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119指揮中心接報警,獨樹鎮(zhèn)英才學校硯山鋪社區(qū)分校(以下簡稱“英才學校”)一宿舍發(fā)生火災,23時38分現(xiàn)場明火被撲滅,事故造成13人遇難。
據(jù)河南日報客戶端消息,1月20日,全省消防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鄭州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chǎn)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zhèn)英才學校宿舍樓火災事故善后處置工作再調(diào)度再部署,對當前消防安全工作再強調(diào)再落實。關于消防安全的宣傳教育工作,也在附近學校內(nèi)有序開展。
提起遭遇火災的母校,英才學校的學生倍感惋惜。“學校是名校,我在這里上了五年學,有的同學嘴上說不喜歡這個學校,可是著火后,他們也不舍得離開。”劉夢夢班上有53名學生,被通知轉校時,她有些舍不得同學。“班里十幾個女生,但不是一個地方的人,轉校也轉不到一起。”
燃燒的學校
1月19日22時許,整個宿舍樓已陷入沉寂,五年級女生劉夢夢熟睡中被樓下的叫喊聲吵醒,緊接著看到宿舍里的人往外跑。她不知道怎么了,只能跟著大家往外跑。
和她們一起睡在宿舍的老師留到了最后。劉夢夢看到,老師使勁叫一位沉睡的女生,女生不醒,老師生氣地說“著火啦!”她才趕緊穿衣服。但老師等不了她穿衣服,拉著她趕緊往樓下跑。
往下跑的時候,劉夢夢還看見,一群老師在滅火,“有的老師手面都已經(jīng)起泡了,一邊青一邊紫”。
“當時三樓一片黑、還冒煙,已經(jīng)看不見東西了。”劉夢夢班上的男生住在離著火點較遠的三樓西側宿舍。下樓的過程中,兩個男生因吸入濃煙昏迷,被老師和幾個同學拽著下樓送到教室。
“三年級的男生宿舍挨著電路很近,木門都燒沒了。”在樓下,劉夢夢看到,她的同桌沒穿外套和鞋子,直接穿了雙拖鞋跑下來,班里一位男生當時沒穿褲子,另一位同學嘴里還喊著“救命”。
王小魚是劉夢夢的同班同學,當晚和三年級的弟弟王小駒都住在英才學校。因為家離學校較遠,他們十天才回家一次。回憶起這場火,她仍然心有余悸:“三樓全燒著了,我弟臉被玻璃碴扎了,耳朵被燒著了,三四年級有很多人都燒傷了。”
直到20日早上5時許,母親才在醫(yī)院見到了受傷的王小駒。據(jù)母親向王小魚轉述,弟弟從三樓往下跑的途中,還曾去二樓找過姐姐。
“警察來了,消防員來了,急救車也來了。”天亮之后,劉夢夢看見校門口停著大大小小的警車和消防車五六輛。隨即被校車送回了家。
明天還上學嗎?“不上了。”很快,劉夢夢又想起:“我書包還在那。”
事故發(fā)生至今,英才小學所在的硯山鋪村拉起了警戒線,周圍停了數(shù)輛警車,24小時輪班值守。同時,當?shù)囟嗨鶎W校開展電路安全檢查以及面向學生和家長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截至1月23日,事故原因仍然在調(diào)查中。
十三分之一
“你兒子的學校出了點事情。” 1月20日早上8時許,在廣東東莞做生意的范陽接到來自姐夫的電話。
最初,他并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姐夫告訴他,必須與妻子兩個人一起趕回家。兩人隨即買了從深圳飛往南陽的機票,3個多小時的路程,手機里彈出了鋪天蓋地的新聞信息。
“或許,兒子已經(jīng)成為這場火災中遇難的‘十三分之一’。”家長群里的新聞截圖和種種消息讓范陽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但又不能不想”。在強烈的預感下,范陽悲傷又震驚,雙手發(fā)抖,握不住手機。
事故發(fā)生第二天,范陽已趕到老家縣城,被安置在縣城的賓館里。母親也同他一起,等待著消息。同在賓館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告訴他,將盡快反饋家屬訴求。
“小兒子的成績一向很好。”范陽追憶一周前的通話,那時,小兒子再三叮囑他買三年級的英語教材。“一套上冊、一套下冊,下冊用來寒假復習,上冊教媽媽學英語。”如今,范陽選中的英語教材,仍在軟件的購物車里。
范陽還有一個大兒子,在本縣縣城里讀初二。兩個孩子在學習上的努力,成為夫妻倆心里的慰藉。“小兒子和他哥哥的關系很好,有什么吃的都會留給他哥哥,本來下個學期就準備把小兒子轉學去他哥哥的學校。”
從小生活在硯山鋪村的高中生陳風告訴記者,一位遇難者是他舅舅的兒子,平時舅媽一人留在老家照顧孩子。舅舅在江蘇工作,得知消息后立刻買票趕回老家。
舅舅和舅媽生的是龍鳳胎。陳風記得,一次視頻聊天中,男孩還向他展示過期末考卷,一年級語文數(shù)學都能考95分以上。
目前方城縣政府工作人員安撫了遇難者家屬。
宿舍是否上鎖
據(jù)方城縣人民政府官網(wǎng)公示的《方城縣民辦學校基本情況登記表》顯示,獨樹鎮(zhèn)共有四所英才學校,發(fā)生事故的硯山鋪分校建立于2012年。
該校官方賬號顯示,該校投資800多萬,是一所高標準規(guī)范化寄宿制學校。辦學以來,連續(xù)多年被上級評為“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2022年發(fā)布的《方城縣民辦學校(幼兒園)年檢結果登記表(2021年)》顯示,硯山鋪村英才學校和獨樹鎮(zhèn)英才學校年檢結果為“整改”,具體整改內(nèi)容沒有公開。
據(jù)劉夢夢介紹,英才學校宿舍樓共四層,頂層空置,一層供幼兒園使用,晚上沒有住校的孩子,除此之外,二層是女生宿舍,三層即本次著火的男生宿舍。每一層六個房間,一個房間通常會住一個班級的學生,宿舍樓內(nèi)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走廊,走廊兩端都有樓梯供學生出入。
有村民說:“在宿舍的老師離開,把娃娃們鎖在宿舍里。”劉夢夢稱,宿舍一層有一位看門阿姨,并且每間宿舍都有一張額外的床,夜間有老師在宿舍和學生們同住。老師火災發(fā)生前并未離開。
關于宿舍是否鎖門的問題,記者向多位學生求證。一位已經(jīng)畢業(yè)的學生表示:“當時住宿時,只有一層上樓梯時的鐵門上鎖(看門阿姨看管),宿舍通常不上鎖。”一位從火災逃生、住在二樓的女生驗證了這一說法:“學校宿舍單間內(nèi)用的是木門,不用鎖就可以關上。輕輕一推,也會開。老師沒有把孩子們鎖在里面。”
陳風在距離如今的英才學校不遠的另一所民辦小學讀完了一二年級,在他的記憶里,硯山鋪村冬季氣溫低,宿舍木門年久失修,總是留著一道縫,這種情況下,老師才會將門上鎖。11月19日當晚,硯山鋪村夜間最低溫達到-4℃。
從多位親歷火災的學生口中,記者得知,火災現(xiàn)場有多位老師組織疏散并清點人數(shù),現(xiàn)場老師喊叫的音量非常大。當?shù)卮迕裣蛴浾咄嘎叮龢怯心泻拇皯籼映隽嘶饒觥?/p>
起火原因目前仍在調(diào)查中。
多名該校的在讀學生向記者表明,他們未上過消防課或進行防火演練。記者了解到,事故發(fā)生后,附近學校的學生收到了“消防安全知識培訓通知”。
1月21日,中國民辦教育協(xié)會發(fā)布加強校園安全管理提示書。責令各民辦學校吸取此次南陽火災的教訓,“舉一反三、嚴抓管理、引以為戒。”
無奈的留守
事故發(fā)生第二天,英才學校在讀學生接到電話,表明他們將被轉到當?shù)仄渌麑W校繼續(xù)就讀。
“學生由教育局支配,就近安置到別的學校。我們在楊樓鎮(zhèn),鎮(zhèn)里學校的校長昨天就給我打電話了。”三年級學生楊珍的爺爺說。
被通知轉校時,劉夢夢還有些舍不得同學。她和王小魚等在讀學生已經(jīng)預交了下學期上學的600元費用。“班里有十幾個女生,但不是一個地方的人,轉校也轉不到一起。”
根據(jù)硯山鋪村村民的說法,“英才學校里住著那片區(qū)域內(nèi)的留守兒童。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小孩”。方城縣中心位置也有一些寄宿制學校,然而,“那些學校比較難進,英才學校容易進。”
學校發(fā)生火災的新聞爆出后,不少網(wǎng)友指責民辦學校的管理,認為“小學生不該住宿。這樣年紀的小孩,應該留在父母身邊。”然而,對于當?shù)睾芏嗉彝ザ裕瑢⒑⒆铀偷郊乃拗茖W校實屬無奈。
“(英才)學校是名校,一學期收2000余元,包含洗衣服錢、吃飯錢、住宿費、書費之類的。”劉夢夢說。
“英才學校已經(jīng)是最好的選擇。”范陽說。他所在村有村小,但總共只有二十來個學生,老師也只有一兩個;鎮(zhèn)上的中心小學二年級沒有住宿,需要每天接送。但夫婦二人都在東莞工作,唯有祖母在老家?guī)Ш⒆印@先瞬粫T車,無法每日接送孩子。
相比之下,“英才學校離家只有四五公里,能提供住宿,并且有車接送”,很方便。
與范陽家庭相似,楊珍留在河南的親人唯有爺爺奶奶。兩位老人住在楊樓鎮(zhèn),距離英才學校大約4小時車程。平時楊珍10天回家一次。
硯山鋪村內(nèi),除了英才學校外,還有另一所硯山鋪小學,是一所由廟改建而成的村小。
住在里面的一位村民看守村小已有七八年。她回憶,七八年前,村小學生“恁多”。
衰退是從數(shù)年前開始的。村小變成了托兒所,最少的時候,孩子只有十來個了。費用從80元每學期漲到200元每學期,最終止步于300元每學期。該村民回憶,學校近一年半到兩年沒有生源。
“撤校了,合并了。孩子們都不擱這兒上了,去大學校里上。”該村民表示。
把孩子帶在身邊,范陽和妻子二人也考慮過。“但在外讀書,公立學校進不去,東莞的私立學校學費就要七八千元,甚至一兩萬元。”高昂學費讓他們望而卻步。前些年,范陽父親因肺癌去世,家中已負債一二十萬元,如今,夫妻倆做生意好不容易還上了,生活似乎向他們綻放了曙光。然而,就在這時,小兒子的安危再次牽動了整個家庭的心。
關于“留守兒童”的身份,學生其實也表示理解。“家長哪有時間呀?他們難道不掙錢不干活嗎?”英才學校總校一名六年級的學生說。
相比之下,陳風是幸運的。他在老家讀到小學二年級后,父母將其接到江蘇讀書,原因是奶奶年紀大了,一個人在家?guī)埠苄量唷H缃窀改敢言诮K買了房,陳風的戶籍也遷到江蘇了,之后的升學不成問題。
這兩天,范陽很思念兒子。他在社交平臺上發(fā)了一張照片,鏡頭里,10歲男孩兒穿著藍白色棉毛衫,朝鏡頭靦腆地笑著,手里捧著“學習標兵”獎狀。
“見到孩子,是我作為父親唯一的訴求。”目前,范陽依然在賓館里,焦慮地等待事故的最終調(diào)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