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前,有網友在民政部官網上留言,提出了普及2024(非民間所傳寡婦年)龍年結婚的建議。該網友表示,因2024年立春,處于農歷2023年末,有民間
日前,有網友在民政部官網上留言,提出了普及2024(非民間所傳寡婦年)龍年結婚的建議。
該網友表示,“因2024年立春,處于農歷2023年末,有民間傳言,此年為‘寡婦年’,不適宜結婚等。此說法,嚴重背離了生活常識,科學常識。”
該網友建議,由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聯合發文,發表一篇面向全社會的普及宣傳文章。引導廣大居民在龍年正常結婚,不要受迷信、社會傳言影響,應結盡結,為我國的人口發展事業貢獻力量。
1月22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對此建議作出了答復,稱“您的建議我們將予以關注,感謝您對民政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社會上流傳的“寡婦年”,是指整個農歷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問題來了,對于2024年,農村老人認為這一年是無春年,也是“寡婦年”,那么明年真的不可以結婚嗎?
什么是“無春年”、“寡婦年”:
有雙春年,就有無春年。恰恰不巧的是,2023年一共384天的原因,所以這一年一共有兩個立春。
一個是農歷的正月十四日(陽歷為2023年2月4日),一個是農歷的臘月二十五日(陽歷為2024年2月4日)。
按照農歷的說法,2024年農歷正月初一才是新年的開始,因為在頭年的臘月二十五立春,所以2024年的農歷年就是“無春年”。
而“無春年”的形成,主要是陽歷和陰歷的關系而造就的。古人為了使一年四季平衡,農歷年的春秋分明,就在農歷中每19個年頭加入7個閏月所造成的,而加入7個閏月是為了適應寒暑的變化。
正是如此,也就有了“雙春年”和“無春年”之說,比如說2019年的豬年,2021年的牛年,2024年的龍年,2027年的羊年,都是“無春年”。
古人認為,一年四季都與陰陽相配,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一年之中無“立春”的節氣,則好比無陽氣來臨,只剩下“少陰”。人們將沒有“立春”的年份稱為“寡年”,只是說明缺少陽氣,但是到了后來,“寡”字又延伸到“寡婦”,所以有人也慢慢地就將“無春年”稱為“寡婦年”。
但是按照正常的解釋來說,并沒有“寡婦年”的說法,而“寡婦年”也不過民間里一些老人杜撰出來的。
所謂的“無春年”在我國農歷其實很常見,平均2至3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比如2019年豬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龍年、2027年羊年都是“無春年”。
因此,“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荒唐的,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無春年”只是農歷與陽歷的巧合,有無立春只是由不同歷法的時間差造成的,對個人生活和婚姻幸福不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