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年2月14, 各大花店和花卉市場的玫瑰花都會被搶購一空,但是其實花店里賣的根本就不是玫瑰,按照國標和國家行業標準花店里賣的所有玫瑰...
每年2月14, 各大花店和花卉市場的玫瑰花都會被搶購一空,但是其實花店里賣的根本就不是玫瑰,按照國標和國家行業標準花店里賣的所有“玫瑰”其實都是月季。
每年2月14日,各大花店和花卉市場的玫瑰花都會被搶購一空。但是其實花店里賣的根本就不是玫瑰,而是月季!是不是有種上當的感覺?別急,讓我們從玫瑰是什么說起。
玫瑰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玫瑰”指的本是寶石,從它的玉字旁就能略窺端倪。《說文解字》中記載的“玫”與“瑰”分別作“石之美者”與“圓好”解釋,合起來則是指一種叫作“火齊”的寶石。而再去探究“火齊”究竟是什么就頗有些撲朔迷離,不同的古書中對它有不同的描述,有說是琉璃珠,“大者如雞卵,狀類水精,圓白”的,也有說是南天竺產的一種類似云母的紫金色寶石的,但總歸是珠玉一類。
但是最晚在唐朝,玫瑰已經用作花的名字了,溫庭鈞就寫過“玫瑰拂地紅”這樣的句子,描述的顯然不再是寶石了。到了明清,“玫瑰”這個名字逐漸指向了一種原產于我國北方的類似薔薇、開紅紫色或白色花的植物,在《廣群芳譜》《花鏡》《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的都是如此——它就是今天《中國植物志》里中文正名叫作“玫瑰”,且是唯一帶有“玫瑰”二字的 Rosa rugosa。
這種植物可能和大家印象中的“玫瑰”很不一樣,它們花開時更小更平展,遠沒有花店里的鮮切花那樣招搖,更明確的區別點在于葉片,玫瑰的葉片是有著明顯褶皺的,這也是它學名里種加詞 rugosa 的由來。雖然近幾十年來歐美也培育出了一些有玫瑰血統的雜交觀賞品種,但和月季相比,它們還是鮮少用于園藝,更是從未被用作鮮切花——所以在花店里是絕無可能買到真玫瑰的。
人們種植玫瑰的主要目的是吃,它們的花瓣有著濃郁的香氣,可以直接腌制為食品,也可以經過加工作調味料使用,早在《廣群芳譜》上就記載了它“堪入茶、入酒、入蜜”。但即便是在這條賽道上,玫瑰似乎也有被趕超之勢,云南玫瑰鮮花餅里用的是一個叫“大甜瓣”的薔薇品種,是由云南當地薔薇與突厥薔薇雜交選育出來的,也不是玫瑰。
而在一般的語境下,“月季”的指代范圍則要寬泛很多。最狹義的“月季”和“玫瑰”一樣指代單一的物種,月季花(Rosa chinensis),但是因為月季花廣泛地參與到薔薇屬觀賞植物的雜交選育中,因此實際使用起來一般取廣義,即所有“雜交觀賞薔薇屬植物”。不論是國標還是國家林業局公布的花卉產業行業標準,采用的都是這個廣義的月季定義。
那花店賣的是什么?
按照國標和國家行業標準,花店里賣的所有“玫瑰”其實都是月季。更精準一點的話應該是“雜交茶香月季”(hybrid tea rose)——龐大月季家族中的一個品系。這個品系之下還有浩如煙海的各色品種,譬如說在花店里的“紅玫瑰”大部分都是一個叫作“卡羅拉”的品種。雜交茶香月季花形優美,花蕾大而高,花莖長而直,而且每根花枝上只開一朵花,非常適合用作鮮切花。而且它們色彩多樣,幾乎涵蓋了除了藍色之外的所有常見花朵顏色。
那花店里的鮮艷的藍色“玫瑰”又是怎么一回事?那就是另外一個坑了,因為它們都是染色的——傳統是做吸色,讓色素沿著花莖中的導管進入花瓣中,將白玫瑰染成藍色,而更加時髦的做法是直接把藍色顏料噴上去。(彩虹色的玫瑰也是一樣的做法。)
雜交茶香月季的血統非常復雜,它是由雜交常春月季品種群和香水月季品種群反復雜交選育而來——其中前者是歐洲古老月季與月季花反復雜交的后代,后者則是來自中國的香水月季(Rosa odorata)與月季花雜交,然后再與歐洲古老月季雜交選育出來的品系。
雜交茶香月季大約成形于 19 世紀中葉,最早的品種可能是 1867 年“La France”,也可能是更早一些的“Elise Masson”,“Léonore d'Este”,“Gigantique”或者其他。但是直到 20 世紀初,這個品系才終于流行起來。時至今日,已經有上千個雜交茶香月季品種被世界各地的育種專家選育出來——由于它們,花店也變得愈發琳瑯滿目起來。
玫瑰和月季是怎樣搞混的?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雜交茶香月季是“hybrid tea rose”,都叫rose了,還不是玫瑰嗎?其實把英文中的“rose”和中文里的“玫瑰”直接等同起來,可能是造成這一混亂的元兇。
薔薇科系統演化研究顯示,東亞溫帶地區域是薔薇科植物的重要的起源中心與分化中心。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薔薇屬植物不論是物種數量還是種與種之間的形態差異都更大,因此古代中國人很早就開始對薔薇屬植物加以細分,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了薔薇、月季、玫瑰等一系列專門的名字指代不同物種。但是在歷史上西方沒有區分它們的習慣,整個薔薇屬的植物都被叫作“rose”。乃至東方物種被引入,引發園藝品種大爆炸之后,他們依然是簡單地用“garden rose”來指代整個雜交觀賞種群。
因為指代范疇的不同,兩種文化交流的時候難免會發生一些錯漏。理論上“rose”一詞從英語翻譯過來,應該視情況翻成“月季”“薔薇”“玫瑰”其中合適的一個,或者新造一個名詞來匹配整個薔薇屬植物這個范疇,但是植物名實考其實是相當專業的事情,沒有相關背景很難駕馭。在這種時候,從美玉那里借來的名字“玫瑰”自然獲得了一點額外的優勢,而這種優勢積少成多,最終竟演變成了如今一邊倒的局面。
雖然“花語”體系起源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君士坦丁堡,但是“紅玫瑰代表愛情、白玫瑰代表純潔”這一系列“花語”最終成形于英法——花語中的“玫瑰”指的本身就是月季。所以,情人節送月季其實本身就是正解。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