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以色列的炮火下,加沙糧食援助點發生大屠殺。當地時間2月2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首頁頭條罕見地用這樣的標題指責以色列與加沙一...
“在以色列的炮火下,加沙糧食援助點發生大屠殺。”當地時間2月2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首頁頭條罕見地用這樣的標題指責以色列與加沙一起造成近900名巴勒斯坦平民死傷的襲擊事件有關。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稱,當天凌晨加沙城一個糧食援助點遭到以軍襲擊,造成至少112人死亡和760人受傷。以方對此予以否認,并辯稱大多數傷亡是“平民爭搶物資發生踩踏和車輛碾壓”所致。盡管新一輪巴以大規模沖突爆發后,以軍對加沙的襲擊曾造成多起重大傷亡事件,但這一慘劇仍震驚了世界。事件發生后,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將這起慘案稱為“丑陋的屠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以及埃及、沙特、卡塔爾、約旦、法國、德國等大多數國家譴責這一慘案并要求展開獨立調查。3月1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慘案召開緊急會議,但美國再次以“一己之力”阻止了一項譴責以色列的安理會聲明。對此,《紐約時報》忍不住在一篇專欄評論中喊話拜登:“你應該記住,造成加沙兒童和平民的大量死亡和饑餓,美國是共犯!”
哈馬斯:“令人發指的屠殺”
據路透社報道,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表示,慘案發生在加沙城拉希德街的糧食援助點。2月29日凌晨,30多輛載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卡車從加沙地帶南部抵達加沙城,數千名饑餓的當地民眾紛紛涌向車隊領取食物時,突然遭到以軍襲擊,造成大量民眾死傷。報道稱,“這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加沙平民死傷最為慘重的一起事件”。
以色列方面對巴方的指控矢口否認。但CNN稱,以方對這起事件的辯解當天多次變化。以政府和以軍發言人一開始辯稱,大多數傷亡是“平民爭搶物資發生踩踏和車輛碾壓”所致;隨后又稱以軍開槍示警是為了驅散“搶劫物資的暴徒”;后來,以方稱以軍只是對“幾個構成威脅且不肯離去的人開了槍”。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稱,以方的說法與多名目擊者以及在場記者的描述矛盾。目擊者說,以軍率先向卡車附近的民眾開槍,才引發了混亂。路透社引述一名當地男子的話稱,他們從前一天開始就等待援助卡車的到來,但剛接近卡車,以軍就開始朝人群開火,“就好像這是一個提前準備好的陷阱”。另一人則痛哭:“這種與子彈一起送來的救援,我們不想要,好多人就這么死了。”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當天表示,這起事件是以軍對等待接受援助物資的巴勒斯坦平民的一次“丑陋的屠殺”,“大量無辜平民被殺害,這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種族滅絕戰爭的組成部分。以色列當局對此負有全部責任,并將在國際法庭上被追究責任”。
哈馬斯發表聲明稱,以軍這一襲擊是“有預謀的、令人發指的屠殺”,是“前所未有的可怕罪行”,意圖將巴勒斯坦人完全趕出其土地。聲明稱,這一事件將導致有關停火和釋放人質的談判失敗,以方應對這一結果負責。
引發全球譴責
法新社稱,以色列軍隊在飽受戰爭蹂躪的加沙地帶開火,導致數百人死傷,引發全球一片譴責。不少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以及CNN、路透社等西方媒體罕見地直接將該事件稱之為以軍進行的“屠殺”。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稱,對當天發生在加沙的事件表示譴責,并敦促對此進行獨立調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爾克稱,加沙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一場“大屠殺”,“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在我們眼皮底下正在加沙發生的恐怖行為”。
在中東,伊朗譴責以色列的“野蠻襲擊”;土耳其外交部指責以色列的襲擊“針對等待援助的無辜平民,犯下了另一項危害人類罪”;卡塔爾外交部“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以色列犯下的令人發指的屠殺罪行”,呼吁國際社會采取“緊急行動”制止加沙的戰爭。
在歐洲,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譴責這起事件“完全不可接受”,他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我對加沙急需人道主義援助的平民再次遭到屠殺的消息感到震驚。”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此表示“最強烈譴責”,他稱,“對加沙平民成為以色列士兵襲擊目標的畫面深感憤怒……并為真相、正義和對國際法的尊重發出呼吁”。當天,歐盟、法國、德國也呼吁對此事件進行獨立調查。
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對此表示譴責,并宣布暫停哥安全部隊從以色列購買武器。他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這是種族滅絕,令人回想起大屠殺。”佩特羅寫道:“世界必須阻止內塔尼亞胡。”
3月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該事件感到震驚并予以強烈譴責。她說,中方敦促有關各方特別是以色列立即停火止戰、切實保護平民安全、確保人道救援準入,避免更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
CNN稱,這一事件令人震驚的死亡人數凸顯了加沙地帶巴勒斯坦民眾所遭受的“長達數月之久的、令人恐怖的嚴酷折磨”。在這期間,以色列的轟炸和地面軍事行動導致加沙絕大多數人口流離失所,制造了“一場駭人的人道主義危機”。報道稱,加沙衛生部門2月29日公布沖突中死傷平民的最新數字,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30035人死亡、逾7萬人受傷。報道稱,這是一個“令人悲痛的里程碑”。
“歷史會作出審判的”
在全球譴責聲中,美國卻仍然“力挺”以色列。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在記者會上拒絕“譴責”以色列對巴平民的襲擊。他稱,美國“正在緊急尋求有關到底發生了什么的更多信息”,“華盛頓將密切關注即將進行的調查,并迫切尋求答案”。有記者質問:“為什么美國政府譴責殺害婦女兒童的行為這么難?”米勒稱,盡管有成千上萬巴兒童死去,這是“悲劇”,但是“哈馬斯將這些兒童置于危險境地要承擔很大責任”。
當天,白宮發言人稱,該事件死亡人數“非常令人震驚”,需要進行“徹底調查”,但他重申美國不會考慮停止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拜登也表態說,美國政府正在調查,“關于發生了什么事,有兩個相互矛盾的版本,我還沒有答案”。他補充說,這可能會使停火談判復雜化。與此同時,拜登當天還發表聲明敦促眾議院通過一項對外援助法案,以“確保以色列能夠抵御哈馬斯和其他威脅”。
當地時間3月1日,應阿爾及利亞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就加沙援助點遭襲事件召開緊急會議,阿爾及利亞代表阿拉伯國家提交了一份聲明草案,草案嚴厲譴責以色列在加沙城向等待食品援助的巴勒斯坦平民開火,并要求以色列不能剝奪運送給加沙民眾的人道主義援助。不過,巴勒斯坦常駐聯合國觀察員曼蘇爾透露,這份聲明草案獲得美國以外的14個安理會成員國的一致支持,但美國最終阻止安理會通過這一聲明。他哀嘆:“這場駭人聽聞的屠殺證明,只要安理會陷入癱瘓、否決權被行使,巴勒斯坦人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紐約時報》在一篇專欄評論中寫道,美國總統拜登作為以色列最主要的支持者,對這起慘案的發生負有道德責任。拜登只是口頭上要求以色列在軍事行動中保持克制,并沒有拿出強硬的行動來落實。而且,美國不能日復一日老拿哈馬斯劫持人質的行為作為以色列殺死加沙民眾的借口。文章稱,盡管周四加沙混亂和血腥事件的具體細節仍待顯現,但事情總體上已足夠令人震驚:許多巴平民在尋求急需的人道主義援助時被殺。此外,更多巴民眾在挨餓。一名加沙學者在網上對該評論作者稱,他不得不給饑餓的孩子們吃樹葉。文章呼吁拜登對加沙現狀承擔起責任,并警告稱,“歷史會作出審判的!”
相關報道:
【環球網報道】據英國路透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周五(3月1日)宣布美軍計劃向加沙地帶空投首批食品和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并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加沙“立即臨時停火”。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稱,拜登當天是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會面時宣布的空投決定。拜登稱美國將在未來幾天進行空投,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路透社稱,包括約旦和法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已經向加沙空投了救援物資。
“我們需要做得更多,美國也將做得更多。”拜登稱,目前向加沙提供的援助遠遠不夠。此外,拜登還對記者說,美國也在考慮建立海上走廊的可能性,以便向加沙運送大量救援物資。
值得注意的是,據美國《紐約郵報》報道,拜登在宣布對加沙地帶的空投決定時,兩次誤把“加沙”稱為“烏克蘭”。報道稱,拜登沒有立即糾正自己的錯誤,而是在隨后講話中明確點出了加沙。事后,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向記者澄清說,拜登說“烏克蘭”時指的就是“加沙”。
路透社稱,美國官員表示,空投最早可能在本周末開始。報道說,雖然目前不清楚美國將使用哪種類型飛機執行空投任務,但C-17和C-130最適合這項工作。
報道提到,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空投將是一項“持續努力”。他補充說,第一批空投物資可能是軍用即食食品。
另據CNN報道,當地時間3月1日,拜登呼吁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加沙“立即臨時停火”。“我們正試圖在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就釋放人質和加沙地帶至少未來六周內立即停火達成協議,以允許向加沙地帶提供大量援助。”拜登稱,美國將堅持要求以色列為更多卡車和援助路線提供便利,讓更多人得到他們需要的幫助,“沒有任何借口。”
拜登作出上述表態之際,加沙一援助點遭襲造成百余人死亡,慘劇震驚世界。據此前報道,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稱,2月29日凌晨加沙城一個糧食援助點遭到以軍襲擊,造成至少112人死亡和760人受傷。以方對此予以否認,并辯稱大多數傷亡是“平民爭搶物資發生踩踏和車輛碾壓”所致。
“在以色列的炮火下,加沙糧食援助點發生大屠殺。”當地時間2月2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首頁頭條罕見地用這樣的標題指責以色列與加沙一起造成近900名巴勒斯坦平民死傷的襲擊事件有關。事件發生后,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將這起慘案稱為“丑陋的屠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以及埃及、沙特、卡塔爾、約旦、法國、德國等大多數國家譴責這一慘案并要求展開獨立調查。3月1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慘案召開緊急會議,但美國再次以“一己之力”阻止了一項譴責以色列的安理會聲明。對此,《紐約時報》忍不住在一篇專欄評論中喊話拜登:“你應該記住,造成加沙兒童和平民的大量死亡和饑餓,美國是共犯!”
上一篇:張小斐首個85后票房破百億女演員 影片《熱辣滾燙》正在熱映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