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湖北武漢,一位名叫龔同學的大三男生,在黃鶴樓附近擺攤拍照,月收入高達8000元。他用這份收入實現了經濟獨立,半年沒向家里要生活費。近日...
湖北武漢,一位名叫龔同學的大三男生,在黃鶴樓附近擺攤拍照,月收入高達8000元。他用這份收入實現了經濟獨立,半年沒向家里要生活費。
近日,一位名叫龔同學的大三男生
在湖北武漢的司門口地鐵口,做起了攝影師,專門為游客拍攝打卡黃鶴樓的照片。他表示,自己熱愛拍照,看到許多攝影師在這里拍照掙錢,便也帶著相機來到了這里。
如今,他已經在這里擺攤半年,旺季時月收入可達七八千元,實現了經濟獨立,半年沒向家里要生活費。
龔同學的創業故事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有網友表示,這個點子不錯,很有做生意的頭腦,月收入已經比很多人的工資都高了,這孩子有前途啊,感覺未來創業挺適合的。
也有網友調侃道:
“大三擺攤能掙8000多,畢業了反而找不到工作,問題出在哪?是不是就不該畢業?”
還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也在那拍過照!一張10元!”
在黃鶴樓紅墻下,龔同學的攝影師身份引起了游客的關注。
有網友表示:“只要是不坑人就好!自己靠付出時間與精力為游客拍張照紀念挺好的!”
但也有網友對這種商業化行為表示擔憂:
“黃鶴樓紅墻,黎黃陂路巴公房子這些網紅景點都被這種所謂的攝影師霸占了最佳拍照地點,路人想拍個照都難。”#寶藏興趣攻略#
對于這種現象,我們不妨用一種輕松的心態來看待。
龔同學的創業故事,既展現了他對攝影的熱愛,也體現了他的商業頭腦。在如今這個時代,用自己的愛好養活自己,已經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追求。
正如故宮一樣,一面紅墻養活無數攝影師。
我們不妨把這種現象看作是一種新的就業方式,一種年輕人展現自己才華的舞臺。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種商業化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通游客的拍照體驗。
如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游客的體驗,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龔同學的創業故事都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只要我們有想法,有勇氣,就能在這個時代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