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大約有1728萬卡車司機,承擔著全社會74%的貨運量和31%的周轉量。他們常年行駛在公路上,生活在卡車的駕駛室中。除了男性,還有2.01%卡...
我國大約有1728萬卡車司機,承擔著全社會74%的貨運量和31%的周轉量。他們常年行駛在公路上,生活在卡車的駕駛室中。除了男性,還有2.01%卡車女司機從業者,根據這一比例計算,卡車女司機從業人員超過了30萬人——她們隨著車輪的滾動,一直在路上奔波著付出著。話人間記者采訪了解到,卡車女司機往往承擔著司機、押貨工、洗衣、做飯的任務。
來自遼寧鞍山的麗麗開車、跟車8年,將3歲的孩子留在家,駕駛17.5米掛車走遍大江南北;江蘇宿遷的楊曉雅,曾因突發的意外狀況,被迫在無人區獨自守候車內貨物,度過了漫長而孤獨的兩天兩夜;來自江蘇的祁倩倩離開工廠流水線轉而投身開卡車的行列,后來選擇從事道路救援,為更多在路上的卡友們提供幫助。
考場里唯一的A2駕照女重卡司機
卡車司機是公路運輸“毛細血管”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他們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行業共有1728萬貨車司機。另有調查數據顯示,女性從業者占比為2.01%,他們共同完成了全社會貨運量的74%以及周轉量的31%。
談價、接單、駕駛、卸貨、裝貨……駕駛室內外,卡友們體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江湖天地。
來自江蘇宿遷的楊曉雅是名90后,個頭不高,瘦瘦小小的,長著一張娃娃臉,總是笑瞇瞇的。她打過零工,做過母嬰店售貨員,也曾在飯店打過工。楊曉雅與卡車司機的丈夫結婚后,她才逐漸了解這一行,她發現卡車司機在長途貨運中常常需要駕駛數千公里,獨自一人趕路極易感到疲憊。通常司機們會選擇兩人一組搭檔,交替駕駛和休息。為了陪伴丈夫,楊曉雅考取了駕駛證,并擔任副駕駛的角色,從“留守卡嫂”成為了一名卡車女司機。
在跟車的第一年,楊曉雅夫妻倆有著明確的分工,丈夫通常負責路況更為復雜的白天和午夜時段,而楊曉雅則負責后半夜的值班任務。
2015年,楊曉雅開始獨立跑車,剛上手的是一輛4米2長的貨車,隨后陸續換了更大的車,提升運力。2019年,楊曉雅又考取了A2駕照,與時俱進地換了輛半掛車,又再次與丈夫搭檔開車。
在考A2駕照時,等待考試的幾十人里,只有楊曉雅一名女性。楊曉雅說:“有B2駕照的女性寥寥無幾,考A2的就更少了。”A2駕照的準駕車型為重型牽引掛車,它可以駕駛重型、中型全掛/半掛車,是最難考的貨運駕照之一??荚嚂r需要駕駛十多米長的半掛牽引車,僅科目二包含有16項場地駕駛考核。對于已經開貨車數年的楊曉雅來說并不難,一次就通過了考試。
“很多人質疑女的能開好這么大的車么?但是我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心細一點,例如別人拿的彎小,我就仔細一些,就把彎拿大一點。”楊曉雅說。
在無數人夢想自駕環游中國時,楊曉雅已獨自一人開著大貨車走南闖北,用車輪丈量這片土地。
行駛在路上,她往往無心看風景。“開車時需要保持著清醒和專注,有時為了提神就猛喝咖啡,或者跟著車載音樂大聲唱歌,實在困就會狠下心來扇自己耳光或者掐自己,以此來保持清醒。”
在枯燥的駕駛生活中,她用短視頻記錄卡車生活,在短視頻平臺吸引了幾十萬粉絲。“十天半月不回家、不社交,只有一個人在駕駛室里特別枯燥,所以拍短視頻記錄也是一種娛樂方式。”
“十八般武藝”的女司機們
在楊曉雅剛開貨車的那幾年,正值電商行業蓬勃發展,運力需求急劇增長。她說,那時他們夫妻倆曾接過快遞的貨單,由于網購對時效性的要求極高,他們不得不輪流駕駛,在車內匆匆吃飽,不敢多休息。
近年來,楊曉雅發現貨單的數量在減少,運費越來越低廉,相對應的燃油費、過路費和養車費用等開支一項都不能少,這無疑加大了經營壓力。同時,她也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加入跟車的行列,共同面對這一行業的挑戰。
在眾多的跟車女性中,一部分人與楊曉雅一樣,通過考取駕照,身兼數職,既是司機又是幫工,還要負責押貨和洗衣做飯,扮演著多重角色。
遼寧鞍山的麗麗與楊曉雅一樣,既是一名跟車卡嫂,同時也是一名卡車司機,今年是她跟車的第8年。
跟車存在種種不便,她們為什么還要跟車?她們如何工作與生活?
“我們掙的都是辛苦錢,雇司機或者雇工更不掙錢了,我就一直跟車。”麗麗介紹。與雇工相比,妻子跟車顯然更負責也更省心。有一次,麗麗與丈夫驢哥運輸貨物送往云南昆明,抵達時已經后半夜,接收方工廠已經下班不允許貨車進入廠區內,在與門衛溝通后仍被拒絕。
無奈之下,夫妻二人只能將車停在附近,讓一路駕駛的丈夫得以休息。麗麗則徹夜守護,擔心油耗子趁機偷油。她坐在副駕駛上,從深夜一直堅守到次日清晨六點,時刻保持著警惕。“沒辦法啊,我只能緊盯著周圍,擔心東西和油被偷。大貨車的一箱油往往價值大幾千塊,如果真的被偷了,那這一趟就白費了。”麗麗無奈地說。
女司機們還要負責家務,面積不大的駕駛室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楊曉雅在每次出車前都會備足生活物資,帶著電鍋和水壺,帶著幾個收納盒,放置生活用品和食物。白天駕駛室內就成為她的灶臺。“我們不可能天天出去吃,一方面是節省,同時也圖省事,最常做的就是面條。”
麗麗則在車上放了車載小冰箱,可以多攜帶些食物。“我們在時間充足時,會帶點排骨、雞肉,在服務區遇到其他卡友也會招呼對方一起燉點菜、煮米飯一起吃。”
這樣的一餐飯也給卡車生活增添了一絲溫情與煙火氣。但是多數時間里,女司機們和丈夫一起工作在奔波的路途上——丈夫開車疲勞需要休息時,女司機們便會在系統上插上自己的司機卡,接替丈夫繼續駕駛。
當丈夫駕車時,女司機們的時間也被瑣碎的工作填滿:擔心丈夫因疲勞而分心,通常會陪伴對方聊天、遞水,協助觀察路況,她們也會在網上找貨、配貨。
回憶起最難忘的一次出車經歷,楊曉雅仍歷歷在目。2020年,楊曉雅與丈夫一起前往新疆,一路上車窗外的風景不斷變化,從茂密的山林到陡峭山路,又變成一望無際的荒山和戈壁灘。駕車行駛在新疆無人區的戈壁灘上,沙塵暴悄然降臨??耧L卷著砂石拍打在車身上發出響聲,遠方的地平線被沙塵蓋住,楊曉雅立即打開雙跳燈,緩慢行駛。
盡管已經十分小心,但跟在她后面的貨車還是被第三輛車輛追尾,最后發生三連撞,楊曉雅的車也在事故中被追尾受損。為了處理交通事故,楊曉雅的丈夫和后車司機等人一起前往交警隊處理事故。事故處理整整兩天,為了看守車上的貨物,楊曉雅獨自在車上守候了兩天。
她身處荒無人煙的無人區,四周是蒼茫的戈壁灘,夜晚時分,車外漆黑一片,仿佛整個世界只有她一個人,偶爾可能會有一輛拉貨的車經過。楊曉雅說:“我也不敢輕易下車,擔心會有狼出沒。”就這樣她度過了漫長而孤獨的兩天兩夜。這次意外事故楊曉雅未能得到任何賠償,所有的車輛損失只能由楊曉雅和丈夫獨自承擔,最終抵達時間也不得不推遲了兩天。
來自江蘇的卡嫂祁倩倩,被卡友們稱為倩姐。2017年之前,她還是一名工廠流水線女工,每天站在操作臺旁持續工作十個小時。為了走出枯燥單調的生活,祁倩倩便考了駕駛證,和丈夫干起了貨運。
此后,她又發現在路上跑的司機經常遇到一些意外狀況,遇到大多數情況都是在外跑車的丈夫發生事故,留守在家的卡嫂往往孤立無援,尋求救援。為此,她轉而從事道路救援,為更多在路上的卡友們提供幫助。
同為女性的祁倩倩,更能深切體會這些卡嫂們的處境。她們在丈夫發生事故后,不僅要控制情緒,處理事故車的后續事宜,還要迅速振作起來,支撐起家庭的重擔,這讓祁倩倩也更加堅定了從事這項工作的決心。
路途和家庭一個都不能少
女司機們不僅承擔著更多瑣碎的工作,也與丈夫共同承擔行業的風險和壓力。駕駛室中的她們,還面對著體力、生理上的挑戰,卻往往不被看見、不被理解。
在楊曉雅的評論區,不止一次有這樣的內容:“視頻都是擺拍吧?女的還能開這么大的車?”“一個跟車的,有啥顯擺的?”“看看你是什么駕駛證。”有一次,楊曉雅碰到一名貨主,對方張嘴就說:“怎么是個女的?”
這樣的言語,楊曉雅通常不會反擊,而是用技術說話。“因為反駁了也沒有用,別人不相信你怎么解釋也沒有用。”一次,楊曉雅去給廣州送貨,貨主發現開車的是個女人,貨主就給楊曉雅的老板打電話提出質疑。“這個女的能行嗎?”
楊曉雅認為,開車只分技術,不分性別。“后來我用開車技術把他們都征服了。”她驕傲地說。
身為卡車女司機的楊曉雅,曾經歷過運費被拖欠、貨主刁難的困境,還曾遇到那些用不太尊重的語氣稱她為“拉車的”,“這應該是大多數司機們都曾有過的遭遇。”
跟車也意味著與孩子分離。在跟車前,麗麗是一名全職寶媽,在孩子3歲的時候她選擇上車,而每次出車都是十天半月不能回家,有時甚至一個多月, 一年中的大多數時候,卡車才是麗麗和丈夫驢哥的家。2023年過年前,麗麗出一趟車一去就是50多天。
孩子因為想媽媽上火,而在車上的麗麗也上火。“孩子從一出生就是我親自帶,一天也沒離開過我。”麗麗說。跟車初期,孩子就嘴上生出了火氣泡,不得不住院。“前些年視頻通話還沒有這么方便,想孩子的時候就打打電話。這也是沒辦法,慢慢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麗麗說。
女性在公路跑生活也十分不便。洗漱洗澡上廁所必須到服務區解決,如果遇到女性的生理期,則需要更頻繁的要去上廁所。麗麗駕駛的17.5米長的掛車,在較小服務區進出都比較困難,只能堅持找到大一點的服務區才能休息,遇到車流量大的時間段,則需要20分鐘以上才能再次出發。同時,大車每次停車也更加費油。“每次一剎車、停車、起步,可能幾塊錢又沒了。既費錢又耽誤時間,只能挺著。”麗麗說。
生理期是每一位女性司機都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對于獨自駕駛的楊曉雅來說,有著更深刻的體會。在這段特殊的時間里,女性的體力、耐力都有所下降,而身邊又沒有可以替換開車的人。有一次楊曉雅因為身體不適,在即將抵達廣州時難以堅持,只得將車停下短暫休息。當她醒來后準備打火出發時,卻發現原本大半箱的油竟然見底了,原來是在她睡著時遇到了油耗子偷油。
常年的駕駛,這些30歲左右的女司機有些患上了肩周炎、頸椎病、腰肌勞損等職業病,“身體與同齡人相比可能要差一些,經常腰疼,車上備了一大堆藥。”麗麗說。
與楊曉雅、麗麗、祁倩倩一樣的女性卡車司機還有數十萬人,她們堅守在駕駛室內,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為卡車女司機點贊,愿所有卡車司機都能開開心心出車,平平安安回家。”這條留言也道出了網友對這個特殊群體的關注和心聲。
上一篇:男子花百萬買車位卻不能安充電樁 為什么不能安裝怎么回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