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等短劇爆款迭出。據了解,押中多款爆劇的點眾科技每月收入穩定在4~5個億之間,實控人是一對夫婦。前段時間,...
近期,《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等短劇爆款迭出。據了解,押中多款爆劇的點眾科技每月收入穩定在4~5個億之間,實控人是一對夫婦。
前段時間,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成為爆款,同時登頂多家社交媒體熱門榜單。而這部短劇背后的出品、發行方,除了咪蒙團隊外,還有一家公司引發關注。
一對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
春節檔,《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以下簡稱“《八零后媽》”)等短劇爆款迭出,有的劇集上線當日充值額達2000萬元。其中,北京點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押中多款短劇,與咪蒙合作發行《八零后媽》外,還出品了《龍年大吉》。
天眼查App顯示,北京點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陳瑞卿,注冊資本約456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含影視策劃、攝影擴印服務、舞臺燈光音響設計、文化咨詢、體育咨詢、文藝創作、電腦動畫設計等,由何春虹、天津萬卷書城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伙)、陳瑞卿等10位股東共同持股。其中何春虹、陳瑞卿分別直接持有公司38.31%、6.34%的股權,另外陳瑞卿通過控制萬卷書城間接控制點眾科技35.48%的股份,夫婦二人合計控制點眾科技超過55%的股份。
對外投資信息顯示,該公司直接持股14家企業,其中12家為存續狀態,包括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點眾快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淘粉吧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知識產權信息顯示,該公司擁有90項專利,多為用戶手機界面相關的外觀專利。
此外,該公司還申請注冊了“河馬劇”“乘風破浪的婚姻”“至尊神眼”等商標,同時還登記多個軟件及作品著作權。2022年年報信息顯示,該公司參保人數542人。
據高管透露,去年9月開始,點眾每月的充值收入,穩定在4-5億之間。
除發行《八零后媽》之外,點眾科技還參與出品聽花島的《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如此神秘的他》等多部熱播短劇。
據DataEye數據,1月中旬,《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連續三天奪得短劇熱力值第一,《如此神秘的他》位居當月短劇熱投新品第三。
“咪蒙只和自己信任的人合作,掌玩、點眾相當于是她的指定合作平臺方。”業內知情人士透露。
比如《八零后媽》在繁花劇場上線后,發行方點眾科技需要持續投流,吸引消費者充值,再與出品方分成。據AppGrowing數據估算,2月,針對《八零后媽》,繁花劇場的投流金額在400萬元左右。
2月底,DataEye發布短劇熱力周榜,熱度最高的30部作品里,點眾科技一家6部上榜,有《幸孕寵妻》《蓋世天龍》《春棠花欲醉》等。
該公司旗下有三塊短劇業務,劇本改編、影片拍攝和內容宣發。其推出的短劇,從前期籌備、拍攝到后期制作,整個周期大多在2到3個月。
據執行總裁李江透露,點眾一個月的產量,大概為50-60部。
“真實情況沒有大家說得那么好,這個行業不像大家想的那么賺錢。”陳瑞卿認為,短劇并非暴利行業。
“收入和利潤是兩回事,我們的毛利率只有10%。”陳瑞卿坦言。
昔日IPO失利,網文江湖掉隊后靠短劇“翻身”
據點眾科技2020年發布的招股書顯示,陳瑞卿,男,1972年9月出生,畢業于浙江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本科學歷。2000年,陳瑞卿加入中國移動旗下的卓望集團,并用十年的時間,從工程師做到副總裁,同時為中國移動移動夢網的負責人之一。任職中國移動的這一段經歷成為日后點眾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持。
招股書顯示,何春虹,女,1974年月出生,畢業于杭州大學外貿英語專業,??茖W歷。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擔任點眾科技總經理,2015年9月至今任實控人及董事。
2011年點眾科技成立伊始由何春虹進行主管運營,直到兩年之后,網文移動閱讀進入紅利期,陳瑞卿也接過點眾科技的管理權進入付費閱讀市場。
點眾科技招股書中提到,公司早期數字閱讀業務的各種產品均使用咪咕書庫,后者由中國移動旗下咪咕數媒進行運營。在這種業務模式下,用戶通過話費支付的方式購買數字閱讀內容,因此早期點眾科技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咪咕書庫閱讀業務。
2013年到2019年,網文市場集中爆發,網文數量從810.1萬部增長至2594萬部。在此期間,中文在線和話匣子聽書母公司平治信息分別在2015年、2016年先一步上市,2017年閱文集團、掌閱科技也一起登陸資本市場,而點眾科技卻成了落后的那一個。
2020年,點眾科技的營業收入約為17億元。與閱文集團、掌閱科技、平治信息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點眾科技最重要的兩項成本——渠道推廣成本、版權成本的占比分別達到61.66%、12.72%,基本都遠遠超過同行業可比公司。
最終,在刷單等質疑聲中,點眾科技沒能成功登入A股市場。2021年末的最后幾天,點眾科技主動撤回了創業板的IPO申報。
2022年試圖從網文市場進行業務轉型的點眾科技遇到了短劇,當年9月,點眾科技正式布局短劇業務。前期的短劇市場還并不似如今這般火熱,陳瑞卿曾提到,當年點眾科技入行前,5萬元就能拍一部,2022年短劇的平均成本在5萬-20萬元之間。
有電商售賣盜版短劇入賬數十萬元
短劇熱潮背后,盜版問題悄然滋生,成為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隱患。在電商平臺上,盜版短劇資源泛濫,價格十分低廉。觀眾只需花費幾元錢,便能輕松解鎖數千部短劇。
比如《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共有82集,在抖音平臺上解鎖全劇需要39.9元,而在某電商平臺,觀看全集僅需0.1元。
在短劇的盈利模式中,付費觀看、廣告變現以及電商帶貨是三大主要途徑,其中付費模式更是占據了主導地位。
盡管短劇的觀看門檻相對較低,但其價格卻不容小覷,有時甚至超過了一般的電影票價和長視頻平臺的會員費用。以小程序上的短劇為例,這類短劇通常超過100集,每集時長控制在1—2分鐘,每集收費在0.8—1元之間,因此,觀眾想要完整觀看一部短劇需要支付近100元。
然而,對尋求更經濟觀看方式的觀眾來說,電商平臺上的短劇盜版資源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選擇。
2月底,查詢多個電商平臺上發現,大量短劇盜版資源正在被以極低的價格銷售。某電商平臺一家店鋪中,僅需2.9元便可以觀看幾千部短劇,店家還承諾,如果找不到想要的劇集將直接退款。這家店鋪的已售數量更是高達5000+,按照2.9元的單價計算,店家通過銷售盜版短劇已經入賬1.45萬元。
但這還不是最吸引人的價格。在該平臺另一家店鋪,僅需1.5元就能解鎖9999+部短劇,且該鏈接的已售數量達到了1萬+。
另一電商平臺也有此類盜版短劇資源,不到10元的價格便能觀看9999+部短劇(包更新),并且多家店鋪的銷售量接近10萬件。這意味著,僅靠銷售盜版短劇,這些店鋪便能入賬數十萬元。
不過,2023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出監管通知,將加大網絡微短劇管理力度、細化管理舉措等。
監管政策的收緊,沒有降低行業熱度。越來越多新公司入局,市場競爭激烈、內容迭代速度快。為爭奪觀眾,提高劇集質量成為重中之重。
微短劇行業人士張健琪表示:相關部門正在對微短劇加強管理,立項報備能夠證明短劇的出處,在面對侵權時也能保護好自己。“短劇距離精品化,預計還有三年的時間。”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