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網絡世界又掀起了一股新梗熱潮——"提燈定損"!這個梗猶如一股旋風,迅速席卷了各大社交平臺。但問題來了,這個梗是否應該受到限制或禁止呢?...
3月28日,江西省上饒市一女子發視頻稱,她租住在上饒玉山縣一處自建房,退租時房東拿著燈一點一點檢查,最后列出清單要求賠償一萬余元,“提燈定損”迅速引來輿論關注。
從所曝光的細節看,房東的行為確實有點反常:拿著燈一點一點檢查,然后列出一張清單(清單顯示月租金為1200元),詳細列出了油漆、床、實木門、窗簾、蹲坑、廚房門、外墻磚、地磚等需要支付的損傷補償以及由此產生的人工費用,最后還有一筆2000元的“其他損傷補償費”,合計10884.95元。該女子認為:“房東就是想訛錢。”
按道理,當事人僅僅住了20多天,如果不是故意損壞的話,正常使用似乎很難造成這種“大面積破壞”。而且,房東這一番操作,如此精確、詳細且熟練,似乎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偶一為之。
更關鍵的是,這件事似乎還“沒完”。據當事人稱,事情發生在去年,自己已經賠償了2000元,但是“最近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發布視頻只希望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安全。這說明房東和房客依然在為這件事牽扯,并且有逐漸升級的趨勢。
房客的遭遇得到眾多同情,也迅速讓“提燈定損”成了一個網絡梗,網上一時間遍布各種段子和惡搞的表情包。同時,房東一些其他信息也疑似被人扒出,包括房子疑似違建,多名當地裝修行業人士反映被該房東拖欠費用等,這似乎更坐實了“惡房東”的影響。
不過冷靜想想,輿論審判斷定的是非曲直一定準確嗎?恐怕未必。人們現有的信息,大多來自于女子所發視頻,對房東的狀況尚未有充足的了解。這并非為這房東說話,而這種模糊和缺乏有公信力的協調機制,恰恰是這起事件的癥結所在。
女子和房東的沖突并非沒有經過調解,比如根據當地村委會的說法,村委會就曾進行協調,并且“適當賠償了一點損失費,不存在訛詐租客”。但村委會的說法,并不被網民認可,網民認為村委會有偏袒的動機。但仔細想想,恐怕當事人也不認可村委會的協調,不然何至于“調解好”的事愈演愈烈?
這才是事件的關鍵起因。房東和房客的矛盾,由于缺乏中立的第三方機構介入,往往就會變成各說各話、各自主張。就像這起事件里,房東就自行“提燈定損”,然后列了一張清單甩在了房客面前。雖然“提燈定損”觀感不佳,但客觀來講,這確實也是一種鑒定手法。只不過并不應該由房東說了算,而應當交由中立機構,但這種機制恰恰是稀缺的。
這種情況并非只存在這起事件中。2022年,有媒體面向全國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74.31%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親友在租房中遇到過一定的困難,這當中又有47.91%的受訪者遇到過“不退還押金”的情況。可以想象,這些押金都是因為種種理由被房東扣除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房客對這種情況無可奈何。也正因為痛點是共通的,網友迅速代入了房客立場,對“提燈定損”的房東展開了口誅筆伐。
根據上饒市玉山縣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已接到相關舉報,目前已成立工作專班開展核查調查,有結果后將進行通報。既然工作專班都已成立,該事件的后續想必會得到一個相對周全的處理。
仔細想想,類似的案例并不少,但人們不能指望每一起類似的糾紛,都需要鬧出這么大的動靜,牽動如此之多的關注,才能得到公正的解決。其實,早在2019年,住建部等六部門發布的《關于整頓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其中就提到建立糾紛調處機制,各地要將住房租賃管理納入社會綜合治理的范圍等內容。
對于如何讓租賃市場的糾紛調解走上正軌,該事件顯然是一個催促,建立一個更加規范、低門檻的租房糾紛調解機制應當加快進度了。房屋定損當然不能由房東說了算,但恐怕也不能全部寄希望于輿論來主持公道。
上一篇:南寧一小學推出作業熔斷機制 能讓小學生告別深夜功課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