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國防部罕見公布了在烏克蘭作戰的外籍雇傭兵詳細數字。俄國防部稱,從沖突爆發至今,共有84個國家的11675名外國雇傭兵
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國防部罕見公布了在烏克蘭作戰的外籍雇傭兵詳細數字。俄國防部稱,從沖突爆發至今,共有84個國家的11675名外國雇傭兵正式參與了烏軍的作戰行動,“截至今年6月30日,有4845人被消滅。”
去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三天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成立外籍軍團,呼吁“愿意拿起武器對抗俄軍的外國人”加入戰斗。烏克蘭方面隨后稱,僅去年3月,就有來自52個國家的20000多名外國人抵達該國參加戰斗。
然而,對那些幸運地“活著走出戰場”的外籍雇傭兵來說,在烏克蘭戰場的每分每秒,他們都可能遭遇生死考驗。
“人間煉獄”:
前線平均存活時間僅4小時
俄烏沖突爆發之初,俄羅斯導彈攻擊了烏克蘭西部的一個軍事訓練基地。烏利沃夫地區行政負責人說,超過30枚俄巡航導彈攻擊了這個距離波蘭邊界不到25公里的訓練基地“亞沃里夫訓練中心”。
而這次攻擊,造成多達180名外國雇傭兵死亡。“軍團一下子就被消滅了,”一名巴西射擊教練在逃往波蘭的一段視頻中說,“我真的不知道打仗是什么。”
在最初階段,大量毫無戰斗經驗的新兵涌入,讓在烏作戰的外籍雇傭兵“怨聲載道”。一名英國人稱,烏克蘭指揮官“把沒有受過訓練的人直接派到前線,只給他們了很少的彈藥和一些AK步槍,結果導致大量外籍士兵陣亡”。此后不久,在烏作戰的“國際軍團”開始招募有軍事背景的外籍士兵,而西方大量武器的涌入也緩解了一些裝備不足的問題。
然而,對于一些有作戰經歷的“老兵”而言,俄烏沖突的殘酷也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去年5月,一名加拿大雇傭兵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人間煉獄’。每天都有傷亡,每天都有朋友被殺。”他補充道,他在頓巴斯地區的大部分任務,都是尋找在前一天戰斗中倒下的戰友尸體。
就連在中東參加過多次戰爭的美國老兵也說,要適應如此殘酷的戰場“十分艱難”。
今年2月,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特洛伊·奧芬貝克在講述巴赫穆特前線的情況時描述道:“地面情況非常糟糕,(火炮)一天從早到晚是不停歇、不間斷的”,導致傷亡十分慘重,根據他的說法,“前線人員的平均存活時間約為4小時。”
奧芬貝克在7月1日的采訪中表示:“這是我參加的第三場戰爭,也是迄今為止最可怕的一場。你被火炮和坦克打得稀巴爛。上周有一架飛機在我們旁邊扔了一顆炸彈,大概在300米開外。太可怕了。”
奧芬貝克稱,得知他到了烏克蘭,一些戰友紛紛開始發信息詢問如何參軍。但幾個月來,他一直沒有理會這些信息。“說實話,這真的很糟糕,所以我不想把其他人也牽扯進來。”他解釋道。
參加過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成員大衛·布拉姆萊特也表示,在烏克蘭的戰斗任務非常艱苦——在伊拉克或阿富汗,作戰人員有空中支援,或是情報、監控和偵察等技術支持,但在烏克蘭卻沒有任何支持。“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最糟糕的一天,是烏克蘭最好的一天。”布拉姆萊特說道,“所以我得出結論,我不會再回去戰斗了。”
“國際軍團”:
11675名外籍雇傭兵僅剩2290人
如今,布拉姆萊特在基輔的一家基金會工作,最近一直忙著尋找和轉移在烏克蘭戰斗中喪生的美國人的遺體。有報道稱,烏克蘭方面甚至“不愿意在前線尋找陣亡士兵的遺體”,一些外籍士兵的家屬可能等上好幾個月才能等到消息。
俄國防部10日表示,沖突爆發后,共有84個國家的11675名外籍雇傭兵正式參加了烏軍的作戰行動。其中2022年3月至4月抵達烏克蘭的雇傭兵人數最多,但在第一次遭受損失后,他們抵達烏克蘭的趨勢急劇下降。根據此前公布的數據,俄烏沖突爆發的前兩個月,有來自63個國家的近7000名外籍雇傭兵在烏克蘭活動,這一數字目前已降至2290人。
俄國防部稱,截至今年6月30日,有4845名外國雇傭兵被消滅,其中絕大多數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國家,另有4801名雇傭兵逃離烏克蘭。今年5月,烏軍國際旅“格魯吉亞軍團”的指揮官馬穆卡·馬穆拉什維利曾表示,估計“70%加入國際軍團的人已經回去了”。
重新抬頭?
俄稱美國正幫忙招募新雇傭兵
不過,按照俄國防部的說法,在烏克蘭新一輪征兵失敗的情況下,美情報機構正幫助烏克蘭加大在亞洲、拉美、法國和中東地區招募雇傭兵的力度。
據報道,最近前往烏克蘭參戰的外籍雇傭兵數量有“重新抬頭的趨勢”。6月19日,俄軍事專家安德烈·馬羅奇科稱,通過對庫皮揚斯克、頓涅茨克等方向的情報信息進行分析發現,在接觸線附近記錄到有來自超過15個國家的雇傭兵。6月28日,俄外長拉夫羅夫稱,一些國家可能以雇傭兵為幌子向烏克蘭派遣職業軍人。
在8日法國媒體的最新報道中,烏克蘭軍隊正在招募已經參加過戰斗、知道如何使用武器并受過軍事訓練的人。目前,大約有100名法國人為烏軍戰斗。而在沖突剛爆發之際,前往烏克蘭的法國人要多幾倍。然而,一些人去了烏克蘭后很快就回家了。
報道稱,烏克蘭武裝部隊中的外籍雇傭軍每月能收到500歐元至3000歐元的報酬。但與此同時,大多數在烏克蘭戰斗的法國人被迫自掏腰包購買戰斗所需的裝備和武器,因為烏軍方無法提供。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戰斗人員表示,自沖突開始以來,他已經花了5萬歐元,一支突擊步槍就要4000歐元。還有人甚至自掏腰包買車去前線。根據他們的說法,一些人用自己的積蓄購買裝備,另一些人則通過網上募捐。
俄羅斯軍事專家亞歷山大·阿爾塔莫諾夫稱,由于雇傭兵短缺,支持烏克蘭的國家,特別是美國正在為其招募新的雇傭兵。各國的私營軍事公司,例如英國的G4S公司,可能會參與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