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8月5日,馮振烈士的骨灰在生前所在單位和家人護送下,從北京返回濟寧市汶上縣。下午,車隊到達汶上縣,沿路有不少自發(fā)前來的市民迎接烈士回
8月5日,馮振烈士的骨灰在生前所在單位和家人護送下,從北京返回濟寧市汶上縣。下午,車隊到達汶上縣,沿路有不少自發(fā)前來的市民迎接烈士回家。
“他永遠是我的好班長”
哀樂低回,挽聯低垂,青松欲淚,山河同悲。4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qū)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馮振烈士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馮振烈士的親屬、戰(zhàn)友,還有不少市民也聞訊而來,送別烈士最后一程。
市民自發(fā)“致敬英雄”
上午7時開始,就陸續(xù)有市民拿著花來到八寶山殯儀館。插在鮮花中的卡片上,市民寫著,“愿勇士一路走好”“致敬英雄”等,寄托哀思。一名自發(fā)來參加送別儀式的市民告訴北青報記者,與馮振烈士同是濟寧人的她在看到新聞后想送送這位英雄。北青報記者留意到,與這名市民同來的還有她13歲的兒,“他也是大男孩了,我希望他也能和這些消防員一樣,做一個有擔當的男孩。”
上午9時,送別儀式正式開始,現場莊嚴肅穆。禮堂兩側“戰(zhàn)洪水,獻風華身軀山河動容;為人民,灑青春熱血天地同悲”的挽聯格外醒目。在室外告別儀式上,參加送別儀式的眾人脫帽默哀,向馮振烈士致敬。全體人員向烈士遺體三鞠躬,瞻仰遺容,與烈士作最后告別。
馮振,男,漢族,1992年12月出生,山東濟寧汶上縣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2009年12月參加消防救援工作,生前系北京市海淀區(qū)北安河消防救援站特勤一班班長、西小營小型站站長,一級消防士消防救援銜。
馮振自參加工作以來,累計參加滅火救援行動3500余次,營救遇險群眾150余人,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嘉獎4次,多次獲評“崗位練兵先進個人”。8月2日,應急管理部批準馮振為烈士,國家消防救援局為馮振追記一等功。
送別儀式結束后,馮振烈士的骨灰將隨同親屬返回山東老家。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特派專人來到北京,接烈士回家。
“水一下漲到了大腿”
“他真的是一個特別特別好的老班長。”“我過了很久才相信他真的不在了。”北青報記者從馮振生前的隊友處了解到,當了14年消防員的馮振留給身邊人的印象幾乎都是“他很愛笑”“性格很好”。
“雨很大,警就沒斷過,只7月31日那天我們一個站就接了20多起。”回憶起剛剛過去的那場雨,海淀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北安河消防救援站副站長汪雪松說,“那水,不是慢慢漲上來的,而是突然一下就沖了過來。馮振被沖走,也是發(fā)生在水突然漲上來那刻。”
7月31日11時49分,剛剛完成上一起救援任務歸隊的馮振,在聽到警報聲后第一時間沖了出去。“他那會兒剛回來連10分鐘都沒有,在水里泡了很久腿都是腫的,我還和他說歇一會兒,結果剛說完他就又出警了。”汪雪松說。
馮振出的這趟警是因發(fā)生洪水致3人被困的警情,12點15分的時候,還在趕往出警路上的馮振和隊友遇到了一名被困水中的群眾,見情況危急,馮振在報告指揮中心后,便主動上前幫忙。“我們下車的時候水才沒過腳踝,水流也是正常的。”和馮振一起下車救援的北安河消防救援站專職消防員申光星說,等他們打好繩索,走到路的中間時,水流突然就急了,“一下水就漲到了大腿。”申光星被湍急的河水沖倒在地,走在前面的馮振發(fā)現后迅速來到申光星的身旁,用手向前推著申光星,同時喊著“趕緊收繩”。
申光星回憶,當時的馮振用了很大的力氣推他,“我覺得他是想用推的方式讓我站起來。”申光星被隊友拉到車旁后,隊友再準備去拉馮振的時候卻發(fā)現,漲得更高的水里已經看不見馮振的身影了。
“他永遠是我的好班長”
知道馮振被水沖走后,他的隊友都認為他會平安回來的。“那天聽見電臺里說他被水沖走了,我還特別堅定地覺得他肯定沒事。”和馮振搭了一年多班的北安河消防救援站特勤一班副班長蘇晨陽告訴北青報記者。
汪雪松在馮振出警后10分鐘也出了警。馮振被水沖走后,汪雪松就得到了指揮中心的新調令,安排他們車的隊員去尋找失蹤的馮振。為數不多留守在站里的隊員也都參與到尋找馮振的行列中。12點47分,有隊員在馮振被水沖走處下游約一公里的地方,找到了馮振,并在第一時間采取心肺復蘇進行急救,同時送馮振去醫(yī)院救治。
“我知道馮班長被送去醫(yī)院了,我還覺得人找到了,送醫(yī)院了就沒事了。”蘇晨陽說。直到下午,出警的蘇晨陽知道隊里的隊員用他還掛在電腦上的微信給支隊發(fā)了馮振的證件照,才隱約覺得不太對,“我大概知道要照片,還是證件照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不信,馮班長那么好的人,怎么可能(犧牲)呢?”“他也是我的班長,我下隊后待的第一個班就是他的專勤班。”一名隊長哽咽地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天里,他不知道哭了多少次。而被馮振推到安全處的申光星在知道馮振犧牲后一直心情很難過,“我對不起他,他永遠是我的好班長。”
“他本打算休假回老家”
北安河消防救援站專職消防員安康和馮振有著很深的友情。“他犧牲的前兩天我們還打過電話,他和我說,他讓父母給我準備了很多吃的。”安康告訴北青報記者,“還有10天,我們約好休假一起去他家,可是他就這么走了。”回憶起和馮振生活、工作的過往,安康幾度哽咽。
“我們現在有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他離開的事實。”隊里的隊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甚至在接到報警后會下意識地在對講機里喊馮振的名字。
海淀支隊的一名曾經和馮振在一個隊工作、生活過的隊長給北青報記者看了他和馮振的聊天記錄,他們最后的對話停留在春節(jié)期間。“他給我發(fā)了一條他們站自己拍的拜年視頻,我當時太忙了,忘了回他的信息,現在人走了,這條視頻也‘過期’了,我現在看和他的聊天消息都會覺得難受,我當時怎么就沒回他這條信息,多和他說兩句呢?”
北青報記者看到,馮振給自己取的微信昵稱是“逆行”,用的頭像也是消防員的卡通圖,在他發(fā)布的不算多的朋友圈里,全部都是和工作有關的。“馮振是真的熱愛消防事業(yè)。”北安河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馬成龍說,馮振對工作要求標準很高,一定要不打折扣地完成任務。“在調任、評選需要遞交申請材料時,馮振永遠會寫上這樣一句話,‘繼續(xù)為消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