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話人間消息,近日風暴卷動醫藥圈。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
據話人間消息,近日風暴卷動醫藥圈。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以監督的外部推力激發履行主體責任的內生動力,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實際上,7月28日之前,2023年有關反腐文件或會議也不少見,但7月28日之后,反腐似乎升級成一場強風暴:多地方就醫藥反腐發聲,醫療機構自查自糾,多場學術會議宣布延期,藥企集中回應反腐問題。有業內人士稱此次是“史上最強”醫藥風暴。專家則表示,隨著此次醫藥領域反腐持續深入,對于百姓來說,用藥和治療成本會大大下降。
醫藥領域腐敗都有哪些形式?隨著醫藥反腐持續深入,看病和藥價會有怎樣的下降?就這些大眾關心的問題,話人間通過公開報道進行了整理。
醫藥領域腐敗都有哪些形式?
據話人間9日報道,各地醫院院長、主任的斂財之道,以及醫藥公司的行賄之道,曾在各地紀委通報中多有揭秘。
中紀委網站2月曾發布《嚴查醫療領域隱蔽利益輸送》一文,披露多個案例,表示高壓震懾下醫藥行業風腐問題不斷變異升級,“定制式”招投標、“規避式”委托采購、“供股式”入股分紅、“福利式”研討培訓……利益輸送方式隱形變異,為賄賂行為披上“合法外衣”。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此前報道,浙江省玉環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黃先鋒介紹,“定制式”招投標,是指利用醫學專業性強的壁壘,在醫藥用品、醫療儀器等招投標上,巧設“技術參數”“藥效參數”等特定條件,打著“科技”“藥效”幌子,加碼“定制”招投標篩選規則,變相達到與“指定”醫藥公司長期合作、雙向受益的目的;“規避式”委托采購,是指通過私下“合計”、幕后操控,把采購“公權”變成第三方采購代理公司的私有經營行為,既能在管理上規避違規違紀風險,又能利用委托代理費、物品差價、資金周轉率等做文章;“供股式”入股分紅,是指醫藥企業通過隱形“供”股、研討培訓變相補貼、禮品藥品無償或低價兌現等方式,促使雙方協商達成醫藥推銷“高價協議”,形成醫藥回扣利益鏈;“福利式”研討培訓,是指醫藥公司為維系利益同盟關系,變相回饋“討好”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及醫療職工的“普惠式”“療休養式”“感情聯系式”福利。
此外,2022年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5起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典型案例,其中2起是發生在醫療衛生行業的以科研贊助、支付回扣形式進行的商業賄賂事件。通報稱,隨著對商業賄賂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一些醫藥企業采取更為隱蔽、復雜的手段,為其賄賂行為披上“合法外衣”。如,有的企業以贊助科研經費、學術會議費等名義,進行不法利益輸送;有的在醫藥購銷環節給付醫院工作人員回扣;有的通過生產環節虛抬藥品價格、流通環節虛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資金進行賄賂。
落馬的百余名院長書記都有誰?
在持續高壓打擊態勢下,已經有一批醫院“一把手”和重點崗位人員陸續落馬。結合媒體此前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至少159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這其中,有三甲醫院的“一把手”,也不乏一些基層醫院的書記、院長,出現“小官巨貪”現象。
據話人間此前報道,5月1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文《以案為鑒|醫院院長的“心病”》披露了四川省廣安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委員、副院長唐開斌的落馬細節,從手捧錦旗的好醫生到受賄200余萬元的醫院蛀蟲,唐開斌身陷囹圄后才追悔莫及。
5月5日,天津市紀委監委通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原黨委書記范玉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公開資料顯示,范玉強長期在天津醫療系統工作,在多個醫療機構和政府部門都擔任過重要職務。范玉強,博士學位,主任醫師,創傷骨科專家,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教師、天津市天津醫院副院長兼法人代表、黨委副書記,天津市衛生局醫政處副處長、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天津市傳染病醫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據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網介紹,醫院始建于1954年,是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
而僅時隔一個多月,天津的另外一家大三甲醫院的院長也通報被查。6月25日,天津市紀委監委通報:天津市口腔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浩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劉浩的任職經歷同樣遍布天津多家醫院。公開資料顯示,劉浩歷任天津市第二中心醫院醫師主治醫師,天津市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科技處長、物資供應處長,天津市衛計委醫管處處長助理,天津市口腔醫院副院長、院長、黨委副書記等職。與此同時,劉浩還兼任了多個權威機構的學術職務。
而一些縣級醫院的“一把手”同樣栽倒在金錢面前。
例如,今年2月10日,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人民法院曾公開開庭審理南縣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童維涉嫌受賄案。
據中新網報道,當時公訴機關指控,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間,被告人童維利用擔任南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的職務便利,為一些單位和個人在藥品集中配送及醫療設備、耗材采購、項目招投標、業務款結算等方面謀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11人所送的現金共計人民幣966.5萬元,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觸犯刑法相關規定,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21年6月28日發布的刑事二審裁定書顯示,曾任廣東省興寧市婦幼保健院院長、興寧市人民醫院院長的葉某,利用職務之便,在醫院醫療設備、耗材采購及工程項目發包等過程中,先后非法收受送款共41次,均為現金,合計人民幣333萬元。其中在2010年4、5月至2019年1、2月近10年間,葉某非法收受同一供應商陳某送款21次,共計人民幣180.5萬元。在此期間陳某分別從興寧市婦幼保健院、興寧市人民醫院獲得了總計1139萬、1734萬元采購合同。
8月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深度關注|精準懲治單位行賄》一文,劍指單位行賄問題,其中醫療衛生領域被點名。案例中,上海菲茨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股東、實控人徐凱華通過堂姐徐云芬向時任浙江省樂清市衛健局局長王賢明推薦其代理的某品牌醫療設備,希望得到關照,并約定回報部分利潤。菲茨公司及其合作公司因而中標該市4100余萬元的醫療設備采購項目。2021年間,在王賢明支持協調下,徐凱華等人合作的公司中標26個項目,共計8400余萬元。2022年12月,樂清市人民法院以單位行賄罪、行賄罪,數罪并罰,決定對徐云芬執行有期徒刑六年二個月,并處罰金60萬元。判決書顯示,徐凱華通過徐云芬向王賢明行賄共計715萬元(其中382萬元為單位行賄)。菲茨公司、徐凱華涉嫌單位行賄罪、行賄罪一案正在審理中。
而在近期曝光的涉醫療行業腐敗案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云南省普洱市的一起窩案。據上觀新聞報道,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文俊和原黨委委員、副院長楊文紅,與供應商稱兄道弟,肆意吃請玩樂、收受禮品禮金。醫院在討論購買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時,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都明確反對,但楊文俊執意購買并最終達成。最終,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楊文俊吃掉了1600萬元的回扣。在楊文俊影響下,該醫院中層干部上行下效、各自盤算,紛紛利用手中權力非法牟利。最終,該院財務部原主任劉某文、后勤服務部原主任張某生、醫學裝備部原主任葉某光等科室長均被立案審查調查,涉案金額高達數千萬元。
此外,近期還有多地醫療衛生行業干部因違紀違法被查。
8月4日,廣東3家醫院的干部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通報。
“清風揭陽”發布消息,揭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負責人林鐵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揭陽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汕頭紀檢監察”發布消息,汕頭市潮南區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宗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潮南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新會清風”發布消息,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黃錦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江門市新會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8月5日,西藏紀檢監察網發布消息,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黨委書記唐榮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8月7日,“清風揭陽”發布消息,揭西縣原衛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壯權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取消退休待遇。
在持續高壓打擊態勢下,已經有一批醫院“一把手”和重點崗位人員陸續落馬。結合媒體此前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至少159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
醫藥反腐難在哪?
據話人間報道,醫藥領域的反腐并不罕見,2014年知名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GSK)因行賄受賄案被判處罰金30億元,這是當時中國開出的最大罰單。當時,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單位GSK為擴大藥品銷量,謀取不正當利益,采取賄賂銷售模式,以多種形式向全國多地醫療機構的從事醫務工作的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巨大。
醫改專家魏子檸在接受話人間記者采訪時表示,幾十年來,醫藥領域有些灰色地帶腐敗甚至已經不是秘密。那么醫藥反腐到底難在哪?
針對此問題,魏子檸表示:“首先,腐敗行為本身的隱蔽性就很強,很不容易被發現,這是最大的難點。其次,一些打著協會、學會旗號名義,社團組織的一些活動,有的跟企業利益捆綁,為企業背書,背后都是利益的驅使,給腐敗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土壤。第三,要加大對行業協會學會,以及協會學會與企業之間關系的監管監督,讓協會學會真正發揮好作用。”
國內醫藥領域頭部企業資深戰略專家周君則表示,難點和挑戰在于利益鏈條的商業模式,從上游的企業廠家,到中間的經銷環節,再到醫院和科室。醫藥反腐需要持久戰和深挖,切入到利益鏈條的反腐,是醫藥行業能否有效和快速反腐的關鍵。
醫藥反腐持續深入,看病和藥價會降嗎?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醫藥領域反腐,影響最大的有三類產品:1.幾百上千萬的大型醫療設備;2.平價量大的藥品、器械;3.進價便宜,售價貴,利益空間大的品種。浙江省江山市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室干部程方圓舉例稱,醫藥公司長期給予合作醫院的某些人回扣,就會抬高藥品價格,最終將負擔轉嫁給患者。
魏子檸表示,從短期來看,最近有些醫藥企業贊助的會議、一些協會和學會舉辦的活動都叫停了,醫藥反腐已經產生較大的威懾作用。從長期來講,可以規范醫藥企業營銷行為,把更多精力用在產品研發創新、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上;可以規范醫院運營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可以規范醫生診療行為,把時間精力用在病人身上,讓診療行為合規合法,提高病人獲得感。對協會和學會來說,根據協會學會職責和宗旨要求開展工作,為會員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服務,避免跟企業利益捆綁在一起,有損社團形象。
周君也表示,首先肯定是凈化整個醫療市場,推動醫藥費用下降。其次,利好醫保基金,使得醫保基金結余更多。然后,對于百姓來說,用藥和治療成本會大大下降。對于企業來說,驅使他們以藥效和醫療價值服務為導向。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盧鼎亮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此次醫藥領域反腐將壓力傳導至行業上下游,尤其是藥企、醫療機構等重點環節將加快步入合規經營軌道。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數字健康合規專委會副主任丁繼華博士表示:“推動醫藥領域合規生態形成,有利于防止劣藥驅逐良藥,讓老百姓用上放心藥,體驗到更安心的醫療服務。”
還有一位公募人士表示,醫藥反腐可能會對那些銷售費用較高、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力的藥企造成較大沖擊。這些藥企可能過度依賴于商業賄賂和利益輸送來維持市場份額和銷售增長,一旦被查處或曝光,可能會面臨法律風險、經營困境和市場淘汰。事實上,醫藥上市公司也希望能夠通過良性競爭在市場中體現自身實力。
正如有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所表達的,堅信在新形勢下,堅守專業制藥邏輯,堅守以臨床療效為根本,潛心研發具有優良臨床療效產品的醫藥企業,終將獲得應有的行業和市場地位,也將得到社會尊重、政策鼓勵和市場青睞。
新聞延伸:
多地圍繞醫藥反腐開展行動
而針對近期席卷醫藥圈的反腐風暴,多地已經展開了行動。
據話人間8月9日報道,8月8日,據“江蘇藥品監管”微信公眾號,全省藥品監管工作座談會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藥品安全鞏固提升和行風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推進會在連云港召開。會議指出,集中整治藥品領域腐敗問題,對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嚴肅查處。推動制定后續改進措施,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8月7日,據上海市衛健委官網,包括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藥監局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上海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提到,2023年10月31日前,各醫療機構要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嚴格落實各項工作要求,重點圍繞高值耗材、整治“紅包”回扣、醫德醫風教育等三個專項行動內容,開展行風建設工作的自查自糾。2023年7月-10月31日,為監督檢查和重點檢查階段。
8月2日,廣東省衛健委官網發布《關于調整廣東省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聯席機制成員單位及職責分工》的通知稱,調整廣東省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聯席工作機制。
8月2日,北京市衛健委印發《通知》稱,為做好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先將集中整治期間(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的舉報電話等信息向全社會予以公布。《通知》明確,舉報電話是:010-83979279。受理時間是: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2:00-6:00。
8月1日,海南省衛健委通知,要求轄區內各級衛生監督部門和醫院務必在醒目位置公開全省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監督。《通知》顯示,海南省的舉報電話是:0898-65311519。舉報地址:海口市美蘭區59號省政府海府辦公樓三樓320室。根據通知,舉報的對象及內容包括全省各級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以及相關的經銷商、醫藥代表等。
8月8日,據雪域清風微信公眾號,近日,西藏自治區紀委召開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精神及王君正書記批示要求,研究貫徹措施。會議強調,要一體推進“三不腐”,聚焦重點領域、重要環節、關鍵少數,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完善制度機制,加強廉潔文化建設,著力凈化醫藥領域政治生態。
8月7日,據山東省紀委監委網站微信公眾號消息,當天,省紀委監委召開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省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
8月7日,據陜西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近年來,陜西持續開展醫療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陜西省紀委監委按照省委統一部署,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部署、帶頭落實推動,成立工作專班,印發實施方案,強化政治監督,做實做細日常監督,推動專項整治走深走實。
8月6日,據清廉山西微信公眾號,8月4日,省紀委監委召開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
會議指出,要緊盯“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人員,嚴查受賄問題、嚴懲行賄行為,集中力量查處一批腐敗案件,形成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