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以來,積極的政策面信號頻頻出爐,包括財政、貨幣、地產和消費領域的各項穩增長舉措支持了中國經濟的溫和復蘇。相關政策將為2023下半場
7月以來,積極的政策面信號頻頻出爐,包括財政、貨幣、地產和消費領域的各項穩增長舉措支持了中國經濟的溫和復蘇。
相關政策將為2023下半場的中國經濟運行帶來哪些積極變量?打開哪些增長新空間?帶來哪些機遇?
對此,多家外資機構近期在接受話人間記者采訪時均認為,海外投資者仍青睞配置中國資產,積極看好中國權益市場下半年投資前景。
期待政策陸續出臺
“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扭轉悲觀預期,為下半年經濟發展定調,明確提出了地產政策需要調整,資本市場需要提振信心以及積極擴大內需的重要性。我們預計將會有利好經濟和資本市場后續發展的支持性政策陸續出臺。”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周文群表示。
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認為,中國目前面臨“高質量發展”和“調結構”兩大經濟課題,這意味著政策勢必將考慮平衡性和長期性,為結構調整優化留出空間,而非通過過度經濟刺激去抬高潛在增速。“中國經濟保持溫和復蘇。由于房地產行業和制造業的全面復蘇還需要一段時間,二季度復蘇進程有所減緩。盡管通脹情況并沒有對政策產生制約作用,然而,中國要在短期內著力經濟穩步增速、改善企業和居民信心,這需要給經濟結構調整留出充分的空間。”
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擬任基金經理周勻指出,政策轉向或降低了市場對于短期系統性風險的擔憂,但需要密切關注具體政策出臺和落實情況,比如房地產調控政策和地方政府債務化解效果,以更好評估下半年經濟增長路徑。中長期而言,我們認為政策或將在經濟中長期結構轉型與短期防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從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上看,雖然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對經濟拖累較大,但高技術產業細分項保持穩定,經濟轉型確實在發生。
“相較于其他市場,A股的表現對于宏觀政策較為敏感,金融、貨幣、財政和行業政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的表現,”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同樣指出,會議在多領域釋放了積極信號,對A股來說是一個大利好,當然最終要取決于政策的執行力度和落地情況。如果要把A股打造為一個可持續增值保值的投資類別,還需要監管和執行的配套舉措,在融資方的回報和二級市場股東的回報之間找到平衡。
“我們的判斷是,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最晚明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有望進入恢復周期,并向擴張周期過渡。”劉鳴鏑說,“在弱復蘇區間市場會比較波動,但從12-24個月的時間段來看,我們審慎樂觀,我們認為下一個擴張周期的頂點可能在2025年中或下半年。”
中國股市長期投資時點已至
進入下半年,多家外資機構均表示,后續支持性政策陸續出臺有助于活躍資本市場,將持續看好中國股市。
“未來幾個月,財政端的刺激政策將會是市場反彈的號角,7月底政治局會議大幅提升信心。預計在海內外宏觀補庫共振的背景下,外資會持續流入,權益市場有比較大的投資機會。”周文群說。
周勻指出,此前市場對經濟動能放緩的定價較為充分,投資者對中國股票配置比例處于低位,因此市場對利好消息較為敏感,情緒修復推動市場上漲。目前估值水平低于歷史均值一個標準差,相對具有吸引力,而業績增速也處于低位,未來有進入上行周期的可能性。
匡正提及實體經濟企業盈利預期改善對市場的影響。他認為,上半年,隨著市場下修宏觀經濟增速的預期,A股盈利增長預期將不斷合理化,“我們預期2023年A股盈利增速有望達到20%以上。由于當下對于經濟增長已經有了合理客觀預期,我們覺得A股盈利增速預期進一步下修概率下降。”
“相對而言,我們還是看好A股的,預計在經歷一定時間的盤整之后,到年底會出現一定的上升空間。”劉鳴鏑稱,做出如此判斷的依據首先是經濟正處于復蘇過程中,其次外圍的地緣政治風險因素也有緩解的跡象。
資金流向方面,從全球角度來看,很多觀點認為A股的估值處于較低的水平,但外資今年以來似乎并沒有大幅買入的動作。對此,劉鳴鏑分析稱,投資于中國市場的海外基金目前對中國股市處于低配狀態,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緣政治的風險因素;其次,經濟的反彈力度比市場普遍預期的要略弱一些;此外,今年公募基金發行市場降溫明顯,處于歷史低谷。
“外資在投資一個市場時也會觀察本地投資者的市場參與度,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是需要本地投資人積極參與的。”劉鳴鏑解釋說。
聯博資深市場策略師黃森瑋也指出,外資對中國股市的配置來到歷年的相對低位,到今年6月底,全球主動型股票基金對中國的配置比例最新數據僅剩6.9%。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當多數人都悲觀的時候,卻往往是長線的布局時點。
“過往外資對中國的配置較低迷之際,恰巧都是長線的較好買點,例如:2022年10月、2016年一季度,以及2014年二季度。”黃森瑋稱,“因此,在情緒面來到低位(反向指標)、股市估值偏低,以及政策陸續出臺等條件支持下,我們認為中國股市依然值得長線布局。”
看好順周期和消費板塊
談到具體的投資機會,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指出,考慮到目前市場對政策寬松的預期顯著提升,邊際資金或將從此前獲公募大幅加倉且年初至今股價表現領先的數字經濟相關板塊,回流至與宏觀經濟關聯度較高的順周期板塊。
“在順周期板塊當中精選的是兩個方面,第一個家電,第二個食品飲料。家電和房地產后周期有一定相關性,如果在政策層面有放松,會對家電板塊形成一定的正面助推作用。而食品飲料是基本面的需求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孟磊還表示,高端白酒板塊有望受益于商務活動的復蘇和公募倉位的回補,保險板塊有望憑借高beta屬性以及其對“中特估”的敞口而跑贏市場。
周文群重點關注的板塊包括食品飲料、消費建材、有國產替代概念的工業股、消費電子以及低估值的金融板塊。
“隨著宏觀經濟復蘇,消費板塊彈性較大,在二季度一些主流品種都經歷了較大的估值調整。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強調了有望在消費端進一步推出刺激政策,加上此前已經出臺的汽車購置稅延期、家具建材下鄉等支持政策,我們相信這將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配合基本面的反轉,以及補庫需求疊加終端放量,我持續看好消費。”周文群說。
從細分板塊來看,周文群同樣看好家電,她認為,家電板塊高質量公司密集度高,通常擁有較高的成本競爭力、管理能力以及產品創新能力,持續受益于消費升級需求,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業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除消費屬性外,家電板塊還擁有較強的地產周期屬性,鑒于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的定調,家電板塊的地產周期屬性或可成為扭轉悲觀預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