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1月8日,任澤平對宏觀政策、房地產等熱點話題進行解讀。他建議組建一個大基金,以合適價格收購開發商庫存的樓盤,用來做租賃房,盤活企業
11月8日,任澤平對宏觀政策、房地產等熱點話題進行解讀。他建議組建一個大基金,以合適價格收購開發商庫存的樓盤,用來做租賃房,盤活企業資產。
近期,在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之際,新房改話題引發各方關注,其對房地產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房價是否會發生根本性逆轉?在經濟恢復偏弱背景下,是否需要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是否應該發放消費券帶動消費,股市長期漲不起來、股民不賺錢,主要因素有哪些?11月8日,著名經濟學家、澤平宏觀創始人任澤平在《有識》欄目對宏觀政策、房地產、民營經濟、資本市場、人口問題、消費等熱點話題進行解讀。他認為,擠牙膏式的寬松政策對經濟加快恢復的作用不強,當前居民不敢消費、企業不敢投資,建議推出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同時發放消費券提振居民信心與企業需求。
對于低迷的樓市,他認為需要優化房地產調控,放松過緊過嚴的政策,同時盡快推動房企進行重組。“當前保交樓是重中之重,因為不應該讓居民去承擔整個行業大調整造成的代價。”他建議組建一個大基金,以合適價格收購開發商庫存的樓盤,用來做租賃房,盤活企業資產。
此外,針對股市長期在3000點徘徊的問題,任澤平建議,A股首先要解決定位和戰略問題,要從融資市場變成投資市場,讓股民賺錢,不能成為上市公司圈錢、割韭菜的工具。“如果真正讓股民的投資者權益得到保護,投資能賺到錢,A股一定可以發展起來。”他強調。
以下是文字實錄:
1、從統計局已經公布的前9個月經濟數據看,中國經濟仍然偏弱,三季度GDP增長4.9%,有人建議應該毫不猶豫地采取更有力的政策,不要搞“擠牙膏式”的調控。怎么看下半年以來集中釋放的各種刺激政策,后續是否會有大規模刺激政策?
任澤平:今年的經濟走勢是比較清楚的。年初抑制的需求集中釋放完后,二、三季度經濟確實出現了下行壓力。7月24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以后,政策正在轉向全面好轉,比如貨幣政策方面實施了降息、降準;提出了活躍資本市場,優化房地產調控,前段時間也推出了萬億特別國債發力基建。我認為信號是比較積極的,但客觀來講,可能政策的劑量還需要繼續加大,擠牙膏式的寬松政策對經濟加快恢復肯定是不利的,我們經常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其實,中國過去有過成功的經驗,比如2008年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及時推出了4萬億刺激政策,中國經濟的恢復領先于全球,而且當年大力發展的基建為后面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0年,中國及時推出了以新基建領銜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率先在全球實現領先增長。中國這一輪的下行應該是從2021年下半年,出臺了以房地產三道紅線等為代表的收緊政策。
我的建議是推出規模較大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因為當前的情況是居民預防式儲蓄、企業不敢投資,整個信心與需求不足,按照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就是要由政府這只有形之手來擴大內需。第一,政策規模要足夠大。比如基建,我們國家要重點發展的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高端制造等,在新基建領域擴大投資需求。另外,可以考慮發放大規模消費券,修復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同時,活躍資本市場也非常重要,因為資本市場會帶來財富效應與居民消費,消費起來以后會帶動生產和投資,整個國民經濟的循環就打通了。這幾個政策非常必要,我相信如果出臺有力的措施,中國經濟有望開啟新一輪復蘇。
2、一些人認為,要確保經濟復蘇,中國實質上需要救市,采取更多措施來幫助開發商重組債務,完成未完工項目,同時通過給予直接補貼來增強購房者的信心。這個救市措施真能拯救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嗎,如何在不助長另一場資產泡沫的情況下提振房地產行業?
任澤平:房地產現在面臨的困境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最重要的有兩點。
第一,房地產大周期拐點出現,城鎮化接近尾聲,人口紅利減退,局部城市出現住房過剩,再加上現在的居民收入,消費預期比較謹慎等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當然,也不排除過去兩年有一些收緊措施以及調整的滯后,對房地產現在的困難造成了一些壓力。解決辦法也并不復雜。一是中央提出的優化房地產調控,把以前過緊過嚴的政策回歸常態化。二是盡快推動房企重組。中國還是有很多優秀的房地產企業,國家給予一些政策支持,然后由它們牽頭來重組整個行業,有的企業客觀來講已經經營不下去,行業優勝劣汰,并購重組是正常現象。
第二,應該保交樓。因為不應該讓居民去承擔整個行業大調整造成的代價。更何況很多居民,可能把一個家庭很多年的儲蓄都用來買房,如果面臨爛尾,對社會穩定也會產生影響。我覺得,有一部分甚至可以由國家組建一個大基金,把開發商庫存的房子打折進行收購。現在網上熱議的二次房改,提到了要租購并舉,現在很多開發商面臨困難,手里有大量閑置房屋,用來做租賃房,可以盤活資產,如果重新搞租賃房,還要重新買地,會導致重復建設。
之前,更多的是民營房企暴雷,現在萬科、遠洋、金地這些優質的混合所有制的房企,市場也有一些擔憂。中國城鎮化還有10-15個點空間,再加上改善性的需求,房地產市場還有一定發展空間,因此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恢復房地產市場自身的信心和居民的購買需求。現在樓市形成了惡性循環,老百姓擔心房企暴雷,不敢買新房,新房賣不出去,開發商就沒有現金流回款,就會進一步惡化房屋銷售。房企的資金來源無非兩個,一個是房屋銷售,另一個是銀行貸款,沒有銷售,銀行貸款也很難,就會形成僵局。所以,我覺得要通過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房企并購重組等措施,讓房地產平穩著陸,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
3、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門都在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民營經濟的重視,比如出臺民營經濟31條、發改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最高法院發布民營企業家人格權保護典型案例,為什么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后,再次重新強調民營經濟,如何恢復民營企業家信心?
任澤平:現在民經濟信心不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種宏觀大環境對企業的信心會造成影響。第二,過去這幾年政策大方向是對的,但在執行上存在所謂的合成謬誤,層層疊加、操之過急,不給企業留有空間余地,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不過,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出臺了很多政策,我覺得方向都是對的。
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的56789(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只有民營經濟有活力,呈現萬馬奔騰的態勢,中國經濟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復蘇。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第一,徙木立信,約束一些政府部門,不得過度干預民營經濟正常的經營行為,不能亂開罰單。第二,應該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過去幾年互聯網上出現了對民營企業喊打喊殺或者離場論的錯誤言論,國家也出臺了文件予以駁斥,但這種聲音仍然存在,應該適當予以規范。各個網絡平臺也承擔著相關的責任,要按照國家的要求,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傳遞正確的聲音。第三,從企業家的角度,面對大變局、大調整,應該積極謀求轉型。因為現在困難的主要還是傳統企業,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業、高端制造這些領域的很多企業發展還是比較快。第四,從理論層面對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給予準確的定位。過去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是資本、勞動、技術,現在內生增長理論更多強調的是創新和企業家精神,這個最新研究成果要多提倡。有的人說企業家擁有巨大的財富,其實不能光看著他們吃肉,沒看見他們挨打,創業這件事不是九敗一勝,是九十九敗一勝。不能光看到創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也要看到這些企業家所背負的巨大壓力、默默的付出,甚至連續的失敗。所謂高風險高收益,創新創業本身就存在巨大風險,那么獲得巨大的收益也是合情合理的,只要他們合理納稅,對社會有貢獻,同時帶動了就業,促進了社會活力,推動了技術進步,提升了國家在國際上的行業競爭力。現代化強國、高質量發展最終要靠人干,企業家這個群體至關重要,所以一定要提振民營企業信心,保護好寶貴的企業家資源。
4、過去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人口紅利及勞動力優勢,但現在人口已經出現負增長,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年輕人不愿意結婚生育,如何解決人口這個棘手問題?未來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如果失去了人口這個重要因素支撐,會面臨哪些問題?
任澤平:這些年我和很多學者在一起呼吁中國的人口問題,包括梁建章、黃文正、何亞福、姚洋等。中國要重視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盡快從放開生育轉向鼓勵生育,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原因并不復雜,歐美國家的生育率都能夠達到1.5到1.9,中國生育率現在是1.1,這個生育率是非正常的。我們的生育成本過高,所以要進行生育補貼,加大女性就業權益的保障,把輔助生殖納入社保,加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這些政策落地后,對于提升生育率,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有巨大幫助,而且提升了整個社會的福利指數、幸福指數。我們經常講要刺激經濟,現在發消費券的阻力很大,擔心養懶人,我建議,可以考慮通過建立生育基金、生育補貼的方式,給生孩子的家庭發放消費券,短期可以刺激消費,長期增加了中國的新生兒。這些新生兒就是未來祖國的建設者、奮斗者,可以改善中國的人口紅利。
面對人口的挑戰,第一,要積極應對,通過發放生育補貼等方式,降低生育、教育成本。第二,一定要吸取日本、韓國教訓,如果錯過了時間窗口再挽回,可能后面的代價會更大。
一定要重視中國的人口問題,因為發展是依靠人,也是為了人,凡是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嚴重的國家,社會都會失去活力,會影響我們的高質量發展、大國崛起和民族復興。所以,人口問題一定要上升到足夠高的戰略高度,社會各界包括公共政策部門都要給予高度重視,給予大力支持,這關系到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幸福。
5、在當前各方對樓市預期不足的背景下,對股市的信心亦不足,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近期,A股再次陷入3000點爭奪戰,股市長期漲不起來、股民不賺錢,主要因素有哪些,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善?
任澤平:A股的問題大家找了各種原因,為什么一直在3000點徘徊?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讓投資者賺到錢。A股首先要解決定位和戰略問題,其存在不是為了早期幫國企脫困,也不是為了完成什么重大使命,更不是要成為上市公司圈錢、割韭菜的工具。A股就是要讓股民賺到錢,只有股民賺到了錢,股市才會繁榮,形成好的生態,能夠為優質的上市公司提供融資渠道,讓它們創新、搞科研等。所以說,一定要保護投資者,要把整個資本市場的定位從融資市變成投資市。融資市,就是過去為了一些企業脫困,或者為了完成什么任務,給予一些支持,結果有些上市公司心術不正,股市變成了割韭菜的市場,傷害投資者。另外,監管也不健全,導致A股長期比較低迷。我覺得,如果真正讓股民的投資者權益得到保護,投資能賺到錢,A股一定可以發展起來。
中國幾億股民,這么大一個市場。怎么由融資市變成投資市?有幾點需要做。第一,對于破發、破凈等經營不好的上市公司,要限制其減持,既然經營不好就不要賣出,不能圈錢跑路,而應該給股民貢獻價值。第二,對于財務造假要嚴刑峻法,甚至可以推行集體訴訟。有的上市公司做的比較過分,欺騙中小股民,一定要嚴厲處罰。第三,要加大信息公開披露,我們經常講三公市場,公平、公開、公正,其實公開是前提。第四,實現優勝劣汰,對一些差的公司該退市退市。
6、你近期撰文建議發放消費券,覆蓋所有行業、按人均發放。這在操作上難度大嗎?在目前的消費預期以及收入預期下降的情況下,消費券的實際效果是否會打折?
任澤平:我覺得發放消費券很有必要,而且建議采取數字人民幣的方式,可以保證公平和透明。比如說消費100元,可以用消費券抵60元,這樣會極大地促進消費。因為現在需求不足,居民預防式儲蓄,對未來偏謹慎,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今年宏觀經濟領域炒的比較熱的詞是資產負債表衰退、預防性儲蓄、流動性陷阱,都跟這個有關。通過發放消費券,擴大了消費,降低了居民的消費負擔,就把生產和投資都盤活了,把企業端盤活了,而且會贏得民心。
2020年疫情以來,美國發放了幾輪消費券,所以有一些超額儲蓄,美國到現在消費仍然非常旺盛,經濟非常有活力。中國過去基建領域做得非常好,但現在可以考慮發放大規模消費券,讓居民的錢包鼓起來、消費起來,整個社會的經濟循環就會打通,形成欣欣向榮的局面。有人擔心會引發通脹,我覺得現在首先關心的是需求不足的問題,需求改善了以后,可以再通過政策回收。
發放的人群可以有側重,比如生育人群、困難人群、老人、孩子,對困難人群給予更多關照。我覺得不會引發嚴重的通脹問題,對于整個社會的繁榮發展,是一個利大于弊的事。
7、你身上有很多標簽,澤平宏觀已經有3500萬專業財經用戶,為什么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會突然進入生物技術領域,搞跨界賣酒,創辦商學院,這背后有哪些考慮?對于媒體調侃的經濟學家的盡頭是帶貨,您怎么看?面對網上的一些爭議,你有什么需要澄清的嗎?
任澤平:首先,進入生物技術領域——仁生澤發,我覺得還是正心正念。過去兩年,我面臨頭發困擾,現在頭發長了一倍。隔行如隔山,最早是中科院科學家研發的,有150多個專利,我用的好了以后就把它推廣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受益,這是我的初心,談不上帶貨。我就是從用戶的角度告訴大家,有這么一個好的產品和技術,我們都有知識的盲區,我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
第二,創辦商學院,其實主要是做游學。澤平宏觀有很多企業家用戶,大家現在面臨轉型發展,都有一些迷茫,我們就帶著大家去全國看那些特別優秀的企業和產業鏈。比如今年去了華為,請余承東分享;也去了新東方,請俞敏洪分享怎么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怎么戰勝困難,越挫越勇。我們去看了很多高科技企業、新消費企業、新能源產業鏈,我是希望在這個大轉型時代,幫助更多企業家尋找方向,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向優秀的企業、企業家學習。有一句話叫“看見光、追逐光,成為光”,這是我的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