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此前,廈大教授趙燕菁曾提議:應該把生育和社保掛鉤,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獎勵生孩子的人,這樣可以刺激生育。近日,趙燕菁對此作出回應...
此前,廈大教授趙燕菁曾提議:應該把生育和社保掛鉤,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獎勵生孩子的人,這樣可以刺激生育。近日,趙燕菁對此作出回應,現代的養老金制度歸根結底必須要有人來干,與家庭制度沒有本質差別,就是我們養老一代,下一代養我們。
我們都知道國家制定的一些政策都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國情等有關,就拿生育來說,以前我們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生育政策,后來又開放二孩政策。
現在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又迎來了開放三胎政策。而目前的三胎政策似乎“遇冷”,大家由于多種原因很多家庭并不想生育三個孩子。
尤其是現在90后這些比較年輕的父母,也都會出于自己的考慮而并不想生,別說是三胎了恐怕連二胎都不太愿意生。
而就在前段時間,一位廈門大學教授的言論卻引來不小爭議,廈大教授趙燕菁提議:應該把生育和社保掛鉤,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獎勵生孩子的人,這樣可以刺激生育。
他在建議中還說起,可以下調那些不生孩子的人的養老金,讓他們所得到的資本份額減少,就能鼓勵大家多生三胎了,而且他認為也能讓生孩子變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他的這番言論一時間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眾怒,有的網友甚至還反問他自己“是否生了三胎?"大家普遍認為生不生三胎都是自愿的,不應該強求,和社保掛鉤也不合理。
畢竟在現在的生活環境下,大家不想生孩子也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如果被這種強制的硬性標準固化,其實也是對大家正常權利的剝奪,年輕人當然不愿意。
那為啥現在年輕的父母更加不愿意生三胎呢?
教育成本太高
生三胎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育成本太高,尤其是現在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不光是需要課內的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孩子其他的才能,比如興趣愛好等。
基本上從小學開始就需要花費一大筆教育開銷,到了大學甚至是考研花費更多,教育成本高勸退了很多父母。
沒有時間照顧
現在養育孩子大多數父母都親力親為,而年輕的父母又要為了事業打拼,整天忙于工作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像課后延時服務也是為了錯開家長下班時間接孩子。
如果家里有了三胎,意味著更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想到忙碌的生活,家長們就自然放棄生三胎了。
心態方面影響
現在的父母基本都是以80、90后為主了,而他們則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接受的獨生子女的教育政策,所以心態上慢慢也比較固定,覺得獨生子女沒什么不好。
所以綜合經濟實力等多方面問題,他們或許也更愿意只生一個孩子,如果家里有超過兩個以上的孩子,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的住。
其實說到底生孩子多少是每個家庭,每位寶媽們的權利,他們又不是生孩子工具,誰讓生多少就一定要生多少,這樣即使生出來了沒人教養反而可能更麻煩。
所以改革還得從根源抓起,要從老百姓的難處解決問題,如果問題都能得以解決,或許年輕人們就不再排斥生孩子這一問題了。
國家出臺了哪些合理的政策來解決這個問題?
完善生育保險
其實,不光是家長們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和照顧孩子的問題,更擔心女性的身體,生三胎勢必會給身體帶來傷害,有的女性也會擔心自己生育影響到工作。
所以,國家完善了生育保險,為女性解決顧慮,照顧到女性的各個方面,這一點還是非常不錯的。
實行雙減政策
前面說了年輕父母不愿意生三胎的最主要原因是愁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教育部雙減政策的出臺,不允許校外補課機構開設中小學考試科目,
這樣既可以提升校內學習效率,又能夠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在管理校外補課機構的同時,也為家庭節約了教育成本。
最后想說
不管是雙減政策還是生育保險,都是從百姓的實際生活出發,切實地在幫助大家解決問題,這樣的政策也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說不定往后愿意生的就越來越多了。
我們國家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問題確實存在,通過開放三胎政策增加新生兒可以緩解,但是是否生三胎,完全是大家自己的決定和想法,也沒有必要去干涉,培養孩子質量更加重要。
像廈大教授的提議仍然有些不妥,讓人難以接受,同時也希望國家出臺更多優惠的政策去支持。減輕人們的經濟壓力,讓教育、醫療等問題都不再成為問題,我們的生活更好國家也會越來越好。
上一篇:網紅墨江小宗哥去世 妻子發訃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