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近日就X疾病暴發的可能性發出警告,稱新的病原體和流行病的暴發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是否會暴發的問題。國家疾控...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近日就“X疾病”暴發的可能性發出警告,稱新的病原體和流行病的暴發“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是否會暴發的問題”。
國家疾控局:可以防范和應對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9日在北京表示,雖然“X疾病”的發生很難避免,但由此引發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應對的。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當日舉行。有記者就如何防范“X疾病”可能帶來的危害提問。
王賀勝解釋說,“X疾病”并不代表某種具體疾病,是由未知病原體引發可能導致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其發生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以準備工作的確定性,來應對傳染病大流行的不確定性”,王賀勝說,中國將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多渠道監測預警體系、應急預案體系、科學防控體系、群防群控體系。
“X疾病”概念2018年就已提出
據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X疾病”的概念,主要是為了引起全球對新出現的病原體或變異病原體的重視,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它們對人類的危害。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與“X疾病”最相似。因此,我們要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及時總結,這有助于未來更好地應對“X疾病”。
由于人類活動的不確定性以及病原體變異的不定向性,我們很難準確預測未來“X疾病”的出現時間,但從長遠來看,未來“X疾病”一定會在某地發生。
呼吁疾控部門強化監測預警網絡
趙衛強調,公眾無需擔心“X疾病”。但是,由于“X疾病”具有未知性,流行初期可能存在傳染源或傳播途徑成謎的情況,第一時間就確定最適當的個人防護方法是相對困難的。
正如王賀勝局長所說,應該建立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體系,疾控部門要強化傳染病的風險評估,提升早發現的能力。作為公眾,可以及時關注疾控部門的公告,一旦發生“X疾病”,按照相關指引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早期感染。
趙衛表示,“X疾病”的病原體具有未知性,增加了預防和治療的難度。因此,疾控機構首先需要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檢測技術,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監測預警網絡,儲備充足的個人防護裝備;其次,提升醫務人員的臨床救治水平和服務能力,能夠應對突發的醫療需求激增的情況;最后,提升新疫苗的研發技術和生產能力,能夠在“X疾病”暴發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
3月9日,王賀勝局長也介紹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平均報告時間從5天縮短到了4個小時,國家層面建立了72小時內快速鑒定300種病原體的技術體系,所有省級和90%的市級疾控中心都具備了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的能力。
這個系統可以使傳染病監測預警更加靈敏,相關數據上報得更及時,實現傳染病防控的早發現、早控制,降低傳染病對公眾生活的影響。
對于公眾來講,除了養成關注疾控機構公告的習慣外,日常生活中也要盡可能減少接觸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