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清華北大等多所高校也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國人對洋學歷的盲目崇拜也戛然而止,那些在國內成績不理想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清華北大等多所高校也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國人對洋學歷的盲目崇拜也戛然而止,那些在國內成績不理想,企圖通過出國留學鍍金再回國就業的學生,便傻眼了。
出國留學的學生,學習成績通常呈兩極分化,一類學生是成績出色,通過高校公派留學的方式出國學習,或者不滿足于國內學科建設水平,想到更好的科研環境里深造。
還有一類學生則是中高考成績不理想,勉強在國內讀書,畢業后毫無優勢,不如出國混個洋學歷,能在國外站穩腳跟自然是好,回國也能進外企或互聯網大廠工作,家長覺得多花些錢也是值得的。
花百萬留學回來月薪5000,出國留學正在退潮
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學生就業觀和就業環境有很大差距,大部分90后學生可能覺得國外的空氣都是甜的,多數00后學生則覺得宇宙的盡頭在“體制內”。疫情期間便是國內學生“留學潮”的拐點,就連南京大學教授朱虹都表示,出國留學正在退潮。
南大一位沒有編制的秘書崗位,從業者是英國海歸碩士,該女生本科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系,從小學到碩士畢業,家長耗費的教育成本至少需要150萬。尤其是在英國讀研這兩年,就花了40-50萬。
就是這樣一位品學兼優的國內985本科生,出國鍍金拿到洋學歷后,回國后的工作看似體面,月薪卻只有5000塊,還沒有編制。這讓朱虹教授都為之詫異,直呼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學生,收益率太低了。
以前大多數人對高等教育體系不甚了解,總覺得發達國家的教育資源也是一流的,能拿到洋學歷就是受到世界名校認可的學生,各方面能力應該都在國內學生之上。
近兩年咨詢出國留學的人多了才明白,原來國外還有一年制碩士,俗稱“水碩”,只要拿錢就能被錄取,也能順利畢業。因此洋學歷的含金量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國內部分用人單位對進一步限定了洋學歷的錄用門檻,普通國外學校的留學生也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處境。
南大教授朱虹揭開“鍍金學渣”遮羞布
此前有不少學生從小學習成績都不好,高考成績不理想便另辟蹊徑出國留學鍍金。回國后輕松找了一份高薪的工作,2、3年時間就能把家長砸鍋賣鐵湊的學費賺回來。這才讓本土的學生內心不服,將他們稱為“鍍金學渣”。
朱虹教授表示,有一批學生自費花錢去歐洲讀研鍍金,結果回國后,用人單位對他們的評價并不高。三五年后,擺脫應屆生身份后,這些學生的學歷價值和職業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少。以前那種通過出國鍍金就能獲得一家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了。
網友認為,朱教授一語揭開了鍍金學渣的遮羞布,以為有了洋學歷的包裝,就能掩蓋學渣的本質。實際上在國內成績不好的學生,多半也讀不了世界名校。
現在學歷內卷,尤其是體制內吃香的崗位上,能上岸的多數都是QS排名前100的高校,要是沒有能力讀這些名校,即使出國留學也意義不大。尤其是家庭經濟基礎一般的學生,還不如在國內高校好好學習,性價比更高。
出國留學不吃香了嗎?
朱教授是社會經濟學博士,自然會從專業的角度宏觀分析問題。每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的目的不同,不能完全用就業后的薪酬標準去衡量留學的全部意義。
出國留學不光是為了一紙文憑,學生走出國門后還能開拓眼界,了解完全不同的風土人情,全面鍛煉自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和語言能力。要是經濟條件允許,有機會出國留學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本質上和去省外讀大學沒啥區別。
要是學生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拿不出那么多錢出國,也無需強求。國內清北兩校以及香港5所高校在世界高校排名中都名列前茅,學生在國內也能接收到最好的教育資源。要是能以公費交流生的身份出國,也能給家里省下一大筆開銷。
個別專業留學確實對學生有幫助,比如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有海外教育背景,日后更有機會進入一線大城市工作,但是有的專業就沒必要出國留學。學生還是要結合自己專業發展情況,以及經濟狀況做出決定,不要讓虛榮心作祟,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